传习录(卷 上)
【四〇】非鬼迷人,是心自迷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怒所不当怒,是怒鬼迷;惧所不当惧,是惧鬼迷也。」
[译文]
陆澄问:“夜里怕鬼的人该怎么办?”
先生说:“这种人平日里不能做到完全出于公义而心中有愧,所以才会怕鬼。如果平时的行为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子莘说:“正直的鬼不可怕,只恐怕邪恶的鬼不理会人的善恶,所以难免有些害怕。”
先生说:“邪恶的鬼怎能迷惑正人君子?只怕是人自己心邪,才有能迷惑的鬼,并不是鬼迷惑你,是人被自己的邪心迷惑了;例如,人好色,就是色鬼迷;贪财,就是财鬼迷;不该怒而怒,就是怒鬼迷;不该怕而怕,就是惧鬼迷。”
释疑:
怕鬼者,自怕也,心有不安而已。心有所亏欠,有所不足,其仁不复,其义不举,浩然之不盈,故疑云重重。但有风吹草动,随即失魂落魄。所惧者,心鬼也。
神明,天理良知也。若所行有违天理,蒙昧良知,自然疑神疑鬼,否则何惧之有?
鬼也者,汝之心物也。物本无是非,鬼何来善恶?是非善恶只在汝心。良知无善无恶,鬼何以善恶论?良知光明无缺,心物了了分明,其鬼何在?又何以惧哉!
阳明先生把怕鬼这件事讲透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鬼啊?就是心里的怕。心里有鬼,所以怕鬼,自心不邪,哪还有什么鬼啊?心邪心中有愧才招鬼,你若光明正大,有鬼也不敢来,哪里能见鬼?问心无愧的人是不会被鬼迷惑的。
在世上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但在心里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世上无愧于人,在心里堂堂正正,哪里还有鬼呢?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正气在天上流通,你自己集义,正气就到你身上来了。你连砍头都不怕,夜间还怕鬼吗?
阳明先生是心学大师,都从心上解决,包括鬼,也是用心物一元这个原理,照样能够战胜这个问题,鬼也不在心外。
附注:
[if !supportLists][1] [endif]语本《孟子·公孙丑篇上》:“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第二章)
(2)马子莘,名明衡,福建莆田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三年(1524)官御史时得罪下狱,削籍归。著有《尚书疑义》。
陈龙正说:“观子莘之续问,怕鬼者,其即子莘邪?”(《阳明先生要书》)
(3)先生不相信鬼神迷信,与朱熹对阴阳卜筮皆存而信之,有所不同。参见《告谕》:“病者宜求医药,不得听信邪术,专事巫祷。”(《全书》卷十六)又见《答人问神仙》:“若后世拔宅飞升,点化投夺之类,谲怪奇骇,是乃秘术曲技,尹文子所谓幻,释氏谓之外道者也。”(《全书》卷二十一,又参见同卷《答佟太守求雨》 )
净心斋笔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