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念/逻辑世界中的可能和不可能
在绝对的逻辑上,在理念世界里,明天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当你今天说:明天某事有可能发生的时候,这句话永远是对的。你今天说:明天某事有可能发生=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看,我们无法绝对地排除某事发生的可能性。
所以,这一表述,实际上是一个有前提的命题,即便到了明天某事没有发生,这个表述在逻辑上仍然是真的,是对的。
这就是逻辑/理念世界中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理念世界中的对话:
A:美国明天会进攻中国吗?
B:不可能
A:当然有可能,日本轰炸珍珠港的头一天也没有人会认为这件事情会发生,你凭什么认为美国明天不会进攻中国。
B:我输了,我无法证明我的观点……
这种逻辑在现实对话中导致的一个困境是,如果某人认为未来某事有可能发生,你说不可能,他说当然有可能怎么能说不可能呢?在逻辑上无法反驳。进而,你们不得不为一件未来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讨论来讨论去——这在组织中代价高昂。
二、经验世界中,截然不同的是:
我们说某事可能=某事确实有可能=在给一个有限赔率的前提下,我愿意为此打个赌,并且有可能能赢
我们说某事不可能=某事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在我们考虑未来行动的选项中,这种可能不纳入考虑。
经验世界中的对话:
A:美国明天会进攻中国吗?
B:不可能
A:当然有可能……你怎么证明没有可能……?
B:我们打个赌吧,100块,明天就可以见分晓,赌不赌?
A:我输了……
经验的价值在于我们收敛/缩小我们的有效考虑范围,而将小概率事件在常规情况下排除出我们的选项集。
真正的可能性,和行动相关,也和概率的大小相关,只有概率大到一定程度,才在经验世界中被认为是有可能。否则,就被认为不可能。也不纳入行动的考虑因素范畴。
这是初级的语义问题,不过,许多逻辑困境本质上都是语义问题。
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我对基于纯理念逻辑来讨论问题,已经厌倦了。
不用讨论那么多道理了,说吧:我们要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