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本质,是一场 “经风雨、见世面” 的成长旅程。这份在磨砺中不断丰盈的成长,才是生命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若细究 “成长如何发生”,便会发现:人生既不能陷入极致的安逸,也无法承受彻底的苦难,唯有 “一定的富足” 作为支撑,“一定的困难” 作为磨砺,才能让生活充满鲜活的意义,这正是对人生最清醒的认知。?
极致的安逸,会让生命陷入虚无的泥潭。试想,若身处一座衣食无忧的庄园,无需劳作、无需思考,甚至连锻炼都被禁止,如同宠物般被供养 —— 表面看是 “幸福”,实则是对生命主体性的剥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我们能通过行动创造价值、通过思考感知自我,而当所有需求被无条件满足,所有挑战被彻底移除,“自主选择” 与 “自我实现” 的空间便会消失。我们会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不知 “为何而活”,最终被无聊与虚无包裹,这样的生活毫无意义可言。?
与 “宠物式安逸” 的虚无相反,“集中营式的极端苦难” 则走向了另一个残酷的极端。当每天要面对寒冷与饥饿的折磨、无休止的重体力劳动,甚至时刻要承受生命被剥夺的恐惧,人会被迫退回最原始的生存本能。此时,所有精力都用于对抗痛苦,既无余裕追求精神成长,也无机会感受生活的温度,甚至可能在绝望中扭曲人性。这样的人生,只剩煎熬与挣扎,同样与 “有意义” 背道而驰。?
若在二者间选择,显然 “有一定富足、有一定困难” 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模样。“一定的富足” 是生活的基石 —— 它能保障我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让我们不必为温饱焦虑,有精力去学习、去创造、去维系情感;“一定的困难” 则是成长的阶梯 —— 它可能是学习新技能时的瓶颈、工作中需要攻克的难题,或是生活里偶发的挑战。这些困难并非无法承受的绝境,而是 “跳一跳就能够到” 的目标:克服它们的过程,能让我们挖掘潜能、积累经验,在 “我能行” 的确认中获得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正是意义感的核心来源。?
我们不希望人生全是 “一加一” 式的简单 —— 那会让成长停滞,生活失去张力;也不希望人生满是无解的难题 —— 那会让希望熄灭,生命陷入窒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 “适度” 与 “平衡” 的艺术:以富足为盾,抵御生存的窘迫;以困难为矛,开拓成长的边界。在这样的平衡中,我们既能安稳立足,又能不断向前,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让每一段经历都成为滋养成长的养分 —— 这便是对人生最深刻的理解,也是对 “成长” 这份最好礼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