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清早醒来后,我习惯地打开微信中视频号,看到一个美女在说:“你今生应该相信的只有3个人,第一个是父亲,第2个也是父亲,第3个还是父亲,只有他永远不会抛弃你,对你永远包容,永远真心盼着你好”。我听着听着双眼模糊,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我的父亲出生于1932年10月5日。1953年10月在丰县欢口供销社参加工作,历任马楼、顺河、沙庄等乡镇供销社主任。在80年代,大哥从部队复员回家,没有工作。父亲为了让大哥接班,于1983年5月退休。(当时允许接班,即父亲从供销系统退休,国家可以安排一个子女到供销系统上班,称为接班。对退休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
在1955年的某一天,父亲正在上班,同事小李走过来说道:“小邓,王主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王主任现在不在办公室,门未锁,你先过去,王主任马上就到”。“好的,我这就过去”,父亲答复道。这个办公室是公用办公室,王主任,张会计,赵秘书平时都在这里办公。现在是午休时间。父亲推开办公室,里面空无一人。只见王主任办公桌下有一个折叠的10元钱。父亲弯腰拾起来,放到王主任桌子上。一会儿,王主任来啦,父亲把这十元钱交给王主任,王主任向父亲问了工作中的遇到问题的应对措施,听着父亲的回答。主任脸上漏出满意的微笑。父亲的考核通过。(10元钱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大部分人的月工资也就是20-30元)
1958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在青黄不接的日子,树叶都被吃光,一把粮食关健时候可以救人一命。父亲通过熟人关系,买下了几百斤豆制品,均分给爷爷、二爷爷、大爷、我们家。度过了难关。
60年代,父亲听说我表哥(大姑家的孩子)病啦,来到大姑家看望。大姑看见父亲后,哭的眼泪哗哗地。说:“好几天不吃饭,也不知道得的什么病”。父亲二话没说,把身上仅有的20多元(刚领的工资)全部掏给大姑。并说:“我带着上丰县看看”。后经丰县医院治疗,不久康复。
父亲退休后的第二年,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记得在分地后的第一个麦收的日子,我们生产队的邓端去世啦,因各家都在忙于收麦,基本上没有人去邓端家帮忙。父亲前去帮忙料理,忙前忙后,直至把邓端送到地里。
我们生产队,尽管都姓邓,是一家子,但有时候也会产生矛盾。有一天因为收芦苇,邓贤与邓良发生了争执,差点大打出手。邓贤是我们村出名的愣头青,打起架来不要命的角,当时扬言“要与邓良家来个鱼死网破”。经父亲苦口婆心低劝说,双方终于和解。
1985年春天,在老保长邓桂升的建议下,计划对邓家族谱进行重修,成立修谱小组。父亲邓贞俭是小组成员之一。1987年,因为家谱的印刷之事,父亲自讨腰包用于路费,几下曹县与印刷厂沟通,终于在当年7月印刷成功。在这次修谱序言撰写人邓星雨(十八世)写道:“族孙贞文、贞元、贞俭(二十世)族兄星举、族祖景祧(十六世)缮写誊清劳神费时,当记之。”
父亲的退休工资很低,1983年刚一退休时领到的工资为54.65元,直到2024年才涨到4406元。父亲担心自己去世后,出殡时需要花钱,恐怕给我们增加经济负担,就省吃俭用,偷偷地存钱。一共存了8万元钱。
2024年4月25日早晨7点55分,父亲走啦,终年93岁。
我的父亲,有大爱之心!可惜,太委屈了自己。
20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