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长河的流转中,“娘家”二字,承载着无尽的温柔与眷恋,亦藏着丝丝缕缕的无奈与亏欠。
小时候,娘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无忧无虑的乐园。那方小小的庭院,装下了童年的欢笑与哭闹。娘的声声呼唤,是最美的旋律,从田间地头,到屋内灶旁,无论走到哪里,那声音总能准确无误地寻到我。院子里的老槐树,见证了我和小伙伴们的嬉戏打闹,娘则在一旁微笑着,偶尔叮嘱一句“小心点”。夏日的夜晚,娘会拿着蒲扇,为我驱赶蚊虫,伴随着轻柔的风声和那有节奏的扇动声,我甜甜睡去。那时,以为这样的时光会永远延续,却不知,成长的列车已悄然启动,驶向与娘家渐行渐远的方向。
长大成人,当自己组建了新的家庭,娘家便成了心底最柔软的牵挂。每次回娘家,还未进门,就能闻到娘做的饭菜香。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勾起无数回忆,所有的疲惫都在那一刻消散。看到娘日渐增多的白发和越发粗糙的双手,心中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曾经,是她用柔弱的身躯为我遮风挡雨,如今,我却不能常伴左右。聚少离多的日子里,每一次通话,娘总是说“我都好,你别操心,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可我知道,她是怕我担心,怕给我增添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人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姐家的姑娘出嫁了,这是喜事,却也带来了一些细微的改变。曾经每年大年初二雷打不动回娘家的日子,变成了初三。这看似小小的一天之差,却蕴含着许多难以言说的情感。初二,本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传统日子,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团聚在一起,诉说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如今,因为大姐家孩子的新家庭,这个团聚的时间推迟了。这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长与离开,娘家的相聚变得愈发珍贵。
初三回娘家,当车子缓缓驶向那个熟悉的地方,心中满是期待。远远地,就看到娘站在门口张望的身影,她的眼神中满是盼望。一进门,孩子们欢快地跑向姥姥,娘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开来,那笑容里,有对晚辈的疼爱,也有对这份团聚的珍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娘准备的丰盛饭菜,唠着家常。听着娘讲述着村里的琐事,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在这一刻,都变得无比生动。
饭后,大家围坐在麻将桌前,开启了一场欢乐的“战斗”。我们几个姐妹肆无忌惮地打着麻将,欢声笑语在屋内回荡。出牌时的果断,胡牌时的欢呼,还有偶尔因为算错牌而引发的小争执,都为这份团聚增添了别样的乐趣。而娘呢,总是在一旁忙碌着,她一趟趟地往我们的杯子里添水,还不时递上精心准备的各种吃食。花生瓜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刚出锅的小点心还冒着热气,她一会儿轻声问我们“水凉了没,要不要再加点热水”,一会儿又把点心递到我们手边,说“尝尝这个,刚做的,可香了”。她的眼神里满是慈爱,看着我们嬉笑玩闹,她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我们的快乐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我们沉浸在麻将的乐趣中,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牌局,却疏忽了和娘聊聊家常。有时娘欲言又止,只是默默在旁照顾,我们也只是匆匆回应。总想着来日方长,下次回来再好好陪娘说话,却没意识到,娘正一天天老去,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是无比珍贵的限量版。
在娘家,这种肆意玩耍、被娘照顾的感觉,让我恍惚觉得自己还没长大。不用操心生活里柴米油盐的琐碎,不用肩负工作中的重重压力,更不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在这里,我只是娘的孩子,能像儿时一般,毫无顾忌地欢笑,尽情享受这份纯粹的爱。
在娘家的时光总是短暂,离开的时候,娘总是会往我们的车里塞各种东西,自家种的蔬菜、腌制的咸菜、做好的点心……她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的东西都让我们带走。
车子启动,透过车窗,看着娘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泪水模糊了双眼。娘家,是我永远的根,无论走多远,心中的牵挂从未减少。
岁月匆匆,娘家的故事还在继续。每一次的相聚与离别,都在书写着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些亏欠,那些牵挂,都化作了对娘家深深的眷恋。
未来的日子里,只愿时光慢些走,让我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娘的身边,去弥补那些错过的时光,去守护这份珍贵的娘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