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欣赏“思想风景”否?

山花朵朵,白云飘飘,自然的美景,大概是人所不能放过的欣赏,我亦然。但是,人生的风景呢?特别是人生中的“思想风景”呢?

疫情的2020年,我多是关闭了“自然风景”,独居一室,尽享“思想风景”,这使我得到:没有思想的人生,是谈不上人生风景的,人生的色彩斑斓,最在于思想的多彩。因而,鲁迅人生,为我2020年所多享,无论在《野草》中,还是在《花边文学》中,既闻《呐喊》,也见《朝花夕拾》,既漫步在《二心集》,也游历在《三闲集》,更有《且介亭杂文》的揽胜和《故事新编》惊奇,丰盛的“思想宴饮”让我多有陶醉。限于个人能力,也是有《彷徨》的。

在2020年即将止笔,另起一行的2021年就要到来之际,我闯入了另一个“思想风景”——《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飙谈话》。这是“社会学人的对话录”。仅是书名“把自己作为方法”就让我好奇不已——“自我是一种方法”,该怎样理解呢?尚未读完全书,仅读了《代序》和《前言》两篇,不能获得作者本然的准确答案,但我想:人是一部“能动的机器”,运转起来,没有方法何以能够?更何况,人的能力就是一个“方法系统”。强调“自我是一种方法”,不是更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吗?更主要和重要的是,“把自己作为方法”能够对这个世界怎样?如此,这样一个“思想风景”就特别具有一种“迷人特质”了,用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话说,就是“有读头”。

“人们急于向前奔,无睱审视来时路,人们也安于种种陈词滥调,在喧哗的众声中发出更大的声响,鲜少去辨析自己更敏感、更独特的声音。”这是我对该“思想风景”中最敏感的一叶。我以为,这是击中当下人生之弊的。

“在今天,这种怀疑好像正在成为一种日常、普遍的时代心理,对人对事的期待不敢过高,机会都很脆弱,又充满风险,希望经常以各种理由落空,更经常在落空之前自己先放弃。如愿完成一个计划,反而成了一件特别意外的事。”这是我在此“思想风景”中长见识的又一叶,无疑是很具时代性、现在性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真知。

掩卷而思之,如果个人在这样的“思想风景”中把2021年“另起一行”来书写,你与我的人生就会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风景”吧?

“把自己作为方法”,欣赏“思想风景”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