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但如何谋生却身无长物,谈起金钱大言不惭:“君子不为稻梁谋”,这类形象大概是国人对儒家知识分子的固有印象。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历代王朝倡导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国人耻于谈利,原来渊源有自。这种轻视钱财的作风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思想意识上的原因,儒学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是一些学者的共识。因此,儒学作为经济发展的对立面,也没少受批判。
真的吗?孔子真的不在乎钱财吗?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十七岁母亲过世,从此过上了无依无靠的日子。为了谋生,他当过委吏(负责计帐)、乘田(管理牧场),可能还从事过其他的行业,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我年轻的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干许多粗活。
后来孔子学礼有成,开了一所培训学校,和他的弟子一起为贵族的祭祀活动和丧葬提供服务,获取一份收入。
如此艰苦的生活大概孔子做梦也在想,如果能发财多好啊。子曰:“使吾富且贵,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论语·述而》)假如能够让我发财致富,即使让我当市场的管理员我也干呀。市场管理员是份辛苦的工作,只要有钱赚,孔子也愿意,谁跟钱有仇呢?
孔子成名之后,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发家致富是他为政的重点。
他在卫国的时候,有一次樊迟替他驾马车,大街上熙熙攘攘,孔子感慨的说:“人口真多呀!”樊迟问:“人口多了怎么办?”孔子回答:“让他们富裕起来。”樊迟又问:“富裕起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教育他们,使他们知礼义。”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孔子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开口闭口谈人生大道的迂老夫子,他出身贫苦,知道贫贱的生活是什么滋味,让大家富裕起来,教化的推行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孔子最喜欢的两名弟子一是颜回,一是子贡。但颜回很穷,经常吃点粗粮喝点凉水过日子。而子贡坐着高头大马拉的车,享受着锦衣玉食,日子可滋润了。孔子不无遗憾的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办法。子贡脑子灵活,会做生意,猜测行情,总能猜中(因此发了大财)。”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
孔子多么的希望颜回能够发财啊。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因战乱的原因,孔子曾经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没有升火做饭吃,弟子们饿得受不了了,个个面有愠色。孔子知道弟子们心中不高兴,便叫来子路、子贡、颜回问话。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我们不是野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在旷野里流浪呢?难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步田地呢?”
子路的回答质疑孔子的德行和智谋不够,所以各国诸侯不接纳;子贡的回答要求孔子降低标准,以满足各国诸侯的要求,孔子不满意。只有颜回的回答深得孔子之心。
颜回说:“老师的道至高至大,所以天下没有哪个诸侯能够容纳您。虽然如此,老师还是要努力行道。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关系。不被容纳,仍修道不已,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一个人不努力从事于修道,那才是自己的耻辱。至于道己修而不能见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天下容纳又有什么关系。不被容纳,仍修道不已,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颜回此言,清脆悦耳,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如春风拂面,杜鹃花开!
孔子听了十分欣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姓颜的小伙子!愿你有很多钱财,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孔子多么希望颜回能够发家致富。但发不发财有命运,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也知道不能强求,所以他说,“如果有机会发财就好了,如果发不了财,我就干我喜欢干的事去吧。”(如[富贵]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再谈谈子贡,《史记》记载,子贡“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子贡有庞大的车队在各国之间贩卖货物,所到各国,国君坐席的时候与他“分庭而抗礼”,意思是说相对而坐,礼节相同,不敢居大。
孔子以一介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全靠子贡的赞助。孔子死后,子贡又凭借财力四处宣扬孔子的学说,司马迁说:“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的学说之所以名扬天下,子贡在孔子生前生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就是说,得到势力的襄助,学说传扬得越广啊。
孔子自己想发财,想让弟子发财,还想让全国人民发财,他的弟子子贡就是首屈一指的大富商。你说孔子迂腐,不谈钱,不搞经济,不是扯蛋!
希腊哲学家泰瑞斯经常夜观天象,有一回失足跌落到水井里。为他提灯笼的女仆笑话他:“我们的主人连地上的路都看不清,还想看清天上的路呢。”
有人嘲笑他天天看天象有什么用呢?真的没用吗?我证明给你看。
有一年,泰瑞斯通过观察天象发现,今年风调雨顺,橄榄肯定大丰收。于是他提前把全城的榨油厂包了下来。到了橄榄收摘的季节,橄榄果然大丰收,家家户户必须通过租用他承包的榨油厂才能榨油,结果一下子发了大财,把一辈子的钱都赚到了,以后可以专心从事哲学研究了。
我最喜欢听这个故事,哪天我也有机会发个大财多好啊。我就可以安心码字,不用上班了,哈哈!
孔老夫子必定深同我心!
再回头谈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是孔子说君子只讲义,不讲利吗?
在孔子之前,君子的意思是“国君之子”,也就是贵族,小人就是普通百姓。后来君子和小人有了道德含义。《论语》这本书,君子有时指贵族,有时指有道德的人,到底是什么含义,得具体看。我个人的体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的君子指贵族,小人指百姓。贵族掌握了公共权力,有稳定的税收可吃,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服务百姓上,不应该再谈利。百姓不一样,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去赚钱,当然辛苦一点,不谈利怎么行?
《大学》有一段话,“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养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意思是说,一个政权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大学》里的这段话说得很清楚了,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都不应该与民争利,你都有税可吃了,还与民争利?这是孔子开创的儒家传统。
汉武帝的时候,为了搜刮钱财好打仗,任命大商人桑弘羊搞盐铁专卖,受到了儒生们的强烈反对,理由之一就是,你是公共权力部门,不能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