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知致以行。
一、有目的
学习知识和读书,应该是为了解疑答惑、解决问题、补充短板等方面而进行的。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更有助于集中精力,有选择、有判断、有思考地去读,而不是陷入为读书而读书、读过即忘的无效读书。
你的目标不是纯粹的读书而是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什么,这就是“读书未必要读完”的意思。做到有所读、有所不读、有所精读、有所略读。
二、建架构
通过目录学习法,看书籍目录,分出主线,利用思维导图的工具,在心中形成有效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
重视:一是前言、目录、序等等;二是结尾的后记等等;三是通过目录最好能够找到对于自己最重要的章节和自己有疑问的章节,自己心中有个数。
三、抓思维
与书对话,抓住书的作者的思维。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以去理清所读书的事理逻辑与推理,第二次读的时候就要知道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进而去抓住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三个指标不一定必须读两次完成,你可以一次也可以三次以上,个人情况而定。虽然不能达到一天一本书的本领,不过应该大概可以理解了,对于某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我们去读的时候只要抓住了作者的逻辑、情节和思维就足够了。
四、填细节
没有细节的架构只是空中楼阁,要精读细读,不要怕把书弄脏,尽可能在书上做笔记,可以用荧光笔划出经典句子、段落、重点等。还可以用红笔在段落旁边写上心得、感悟以及灵感。温故知新。时刻复习。
基本观:一本书应该被读两遍,而且只读两遍。最有效率的办法是读完一遍马上再读一遍。
五、做笔记
参考标准:你的读书笔记可以让你把原书扔掉只看笔记就足够的地步,不是越详细越好。
1、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问的、重要的等等地方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
2、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而总结出来的结论的,一定要记录下自己是如何导出这个结论的 。
3、做读书笔记,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节的时候凭借回忆来做笔记
4、系统结构式,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这里其实我觉得挺重要的:不仅对于这本书,乃至于你读所有的书,甚至一切接收信息获取经验,都最好有一个自己的大的“知识树”这样你能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当你有新的知识时就把它加入到这个“树”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程度。
记录:怎样制作读书笔记
这部分内容,我觉得是非常简单和实用的。记录笔记只需要简单的3个步骤:①通读,②重读,③标记。
①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的书角折上。
②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书角折上。
③标记:最后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两个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上记号,把让你动心,无法舍弃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中。
不用折角的方式,用贴标签的方式也可以,方法是什么都无所谓,主要是思路。这样的内容读了三遍还让你无法割舍,就说明真的是能够打动你的内容,相信,如果一本书中,有那么几页能让你心动的话,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而且你在后续整理读书笔记,甚至写书评的时候,这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内容一定会给你很多启发的。
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前面提到的那个读书笔记的小本子,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它的好处在于,里面记录的信息是碎片的,所以你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
六、深链接
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几点:
1、思考知识点,是否我经历过的事情可以解释和应用上?
2、对我现在工作和事情有什么助益?
3、带着质疑和批判的观点思考:其内部的逻辑有无问题,是不是真的有效?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
4、“思路走出去”,通过网络、书籍等手段查阅资料,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
5、和志同道合的人进行读书分享,和他人思想进行链接反映。
七、定计划
制定计划好,一定有效执行。
八、养习惯
固定的读书时间,雷打不动。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只有纯粹的练习。碎片时间的利用。
九、多输出
输出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手段。可以尝试:1、做一次演讲;2、做一个PPT;3、写读书心得笔记。
十、做执行
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践。所以,一定要在实践中、行动中去验证自己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通过刻意练习成为自己的习惯和技能,通过实践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让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