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讨论认知对我们实践的作用,认知对我们个体的影响,以及调整认知角度的重要性。
越来越觉得,认知是我们处理事件的基础,我们会基于我们对事件的认知来做出相应的策略。因此认知基本组成了我们对每件事情的处理所有的原因。而认知的来源,主要有来源于我们的实践和学习。人是讲求实践的动物,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一个唯物主义的国家,人们大多时候是学习对事物的认知,而不是学习为什么是这样,学习的是怎么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了事件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看起来我们为什么和怎么会这样追求的结果是一致的,但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存在这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对一件事物问到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会追求这个事物的原因,我们会追根溯源一直到在我们的概念领域清晰的表达出这个事物的前因后果,这很明显就是一种偏向学术的,而且是在理论上面做研究的结果。而当我们问这个事物怎么会这样,我们更多的是考虑现实的过程对结果的影响,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结果,是如何达到的,这样我们就清楚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过程来重新再现这个结果,我们就能清楚这个事件的脉络,这很明显是实验方向的研究,也就是更偏向于实践。
认知实际上就是实践的相辅相成的一体,认知决定实践的方向,实践获得新的认知。
实践往往是一个方向的,惟一性的东西,实践的动作不可能是同时发生多种情况的,但是认知却可以是多方向的,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及我们关注的角度不同,实际上,我们在结束一段实践过后,我们会从这段记忆中获得不同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多角度的,多方向的,而这又取决于人的状态。
这种多角度给我们能够全方位的认识事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认知的不稳定性,因为很明显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同样的合理,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人的状态。多样性的认知能够让我们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处理事件。
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怎么为人,怎么认知。纵观我们很多的古老的大家都是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这个世界,从来就是在认知上着手,都是应用宏大的叙事来让人们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因此中国人大都是在认知上面下功夫,这也直接导致我们从来都是实践的,从来的唯物的,因为即便是智慧,也是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这样只停留在认知的程度的思考,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的全面,对人的认知更加的合乎现实应用。
我们调整我们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事,因为这样我们就能把自己调整到正确的状态,而且非常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去做学究式的讨论。调整认知对调整自我状态是相辅相成的,因为积极的认知总会让我们好的方向发展,因此认知对于健康来说就更加重要了,我们也大多时候就是我们认知的不健康导致的行为不健康。
我们依靠各种经验和知识形成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基本认知,这些认知将直接导致我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