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出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打造出“咸平之治”的盛世景象,但是在澶渊打败敌人却存软弱之心,在位25年的宋真宗赵恒是明君吗?
赵恒出生于公元968年腊月初一,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
赵恒的上位史也显得有点天命所归。最初并非皇位继承人 。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太宗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赵元僖死后,太宗才立三子赵德昌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剑伤再次复发而驾崩,赵德昌继位为帝,改名为赵恒,是为宋真宗。宗室谱名赵德昌,太宗继位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宋代严明赏罚,官员有试用期,试用官员转正要有若干名正式官员保举。按规定,官员不得保举曾犯有贪污罪的官员。宋朝允许在职官员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提前转正或越级提拔,但曾犯贪污罪者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又规定,只要是重要职务和接触钱财的职务,一律不允许曾犯贪污罪者担任。
宋朝官员通常定期升级,但曾犯贪污罪的官员升迁则举步维艰。一个官员若犯贪污罪,其上司、曾荐举过他的官员都要受到处罚。这使得上司很注意防范下属犯贪污罪,荐举者很关心被荐举者的德行。这样、只有才德兼备者才能被选拔进入官员队伍,官员的贪污行为也就相应减少许多。
赵恒也增加了官员伏日的休务假(好老板),对官员节日之外的事假也较以前灵活,将祭奠亡亲的私忌假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官员,私忌日给假一天,并新创了饯行假。一些节假,不仅只施行于官员,那些为官府服役的工匠也可享受,比如给在福建险恶山路上运送官物的军士以旬假和节假。 从现有史料记载来看,宋真宗时期官员约一万余人。此外,还有数十万在各级官署中服役的胥吏,以及各级武职人员及其家属。其中,文武官员每年可休传统节假,还有新设假日。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工商业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人民生活水准最高、官吏的俸禄最高的朝代,是市民阶层最强大、最富裕的时期。
赵恒在位期间,对于吏治改革,反腐举措,任用人才(其中就有著名的宰相寇老西寇准)等一系列手段,使得当时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财政收入总额已达15085万。尽管赵宋的面积、初期时的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1009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仍频,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贪污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距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赵恒在位25年中,户口增加416万户,人均财富增加3倍多。他以拉动内需反腐倡廉促经济发展,使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公元1004年,辽宋双方在澶渊交战,宋朝获胜。
在军事上,赵恒与久经沙场的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不同,从小生活在深宫中的赵恒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开拓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在他看来,坚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黄老无为思想,继续守成的局面是最好的选择。
公元1004年春,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 宋真宗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威胁宋的都城汴梁(东京)。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一月的宰相寇准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必定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准随同指挥。
真宗在寇准的要求下上城墙鼓舞士气,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寇准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辽军陷入被动,要求议和。经过寇准和辽使者曹利用的一再讨价还价,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1:辽、宋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宋尊萧太后为叔母,后世仍以世侄论,使者定期互访。
2: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隍城。
3: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4:双方于边境设置于榷场,开展互市贸易。(也算是经济战)
赵恒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赵恒因此沉迷封禅之事,荒废朝政。
纵观中国历史,每位皇帝都有自己的好与坏。真宗在的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赵恒在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驾崩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享年55岁,在位25年,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死后谥号章圣元孝帝,庙号真宗。
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可用评价圣人的标准去评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