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看似普通的日子,也会因为新年的到来,而具有别样的意味。
元旦刚过,我去听了一场新年音乐会。演奏者是上海民族乐团。以我有限的观赏经历来看,以往的新年音乐会多是西方交响乐,而这次,是我们民族的音乐。
演出舞台,算不上华美,但拉弦、弹拨、吹管及打击乐器悉数登场,一点也不输西方交响乐队的气势。所有演出者都着中国传统服饰,宽袍大袖,红、黄、蓝、白等各色俱有,美轮美奂,透着新年的缤纷和喜庆。
演出曲目我多数未听过,就连乐器我也认不全,但并不妨碍我欣赏它的美好。演出结束,一首《我爱你,中国》在大剧院响起,大家合着节拍鼓掌,久久不愿离场。
虽然这只是一场新年音乐会,却不由让我浮想联翩。
近些年,肉眼可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回归。尤其在年轻人中,国风、国潮兴起,汉服、唐装、马面裙成为时尚新宠,一些曾经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的中国古代着装,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年轻人穿在身上。
不止是着装,在许多方面也能看到传统在回归。
比如喝茶。很长时间以来,喝茶似乎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两年来,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一种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品味茶文化,一个土陶小泥炉,一张铁丝网,一壶沸腾的红茶,一团燃烧的炭火……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围炉煮茶”。它源自于云南的“火塘烤茶”。在云南,人们围坐在火塘边,用它取暖照明、烧煮食物,也会直接在炭火上烤食物。现在,人们将火塘换成了炭炉,茶则可以有红茶、果茶、奶茶等等,另外还可以烤一些小零食。冬日午后,约上三五好友,茶炉中,古拙的茶壶热气氤氲;烤盘上,棉花糖、桂圆、橘子、糍粑、红薯……各色茶点令人垂涎;茶客们围炉而坐,闲聊,品茶,拍照打卡,好不惬意。这一新兴吃茶方式如今风靡全国各地,已成为年轻人社交的新宠。
由“围炉煮茶”我又想到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年轻人涌向苏州评弹茶楼,只为听一曲吴语版的《声声慢》;北京白云观的八段锦、太极拳公益健身课,在年轻人中可谓一座难求;还有,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露营、骑行、飞盘等等。
好像不止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中年人、老年人也开始崇尚传统文化,这不单单体现在对我们传统节日的愈加重视上,就连婚礼,许多人也更青睐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中式婚礼,不仅精致美丽,且富有文化内涵。
我已经走过半个世纪,以前从未穿过旗袍,今年为配合孩子即将举行的中式婚礼,也给自己买了件重工打造的旗袍,这还不过瘾,又一连买了两件中式锦缎上衣。还别说,中式服装看上去就富贵典雅,穿着又极为舒适,面料讲究不说,单一个刺绣、盘扣、滚边,就处处透着文化。
都说女人的衣橱总少一件衣服,而我的衣橱里衣服多得都快塞不下了。过去那些年,我不停地买买买,买了不少职场穿的西式套装套裙,光同种款式不同颜色的就有好几件,钱没少花,却很少穿。说实话,这几年我来来去去常穿的就是那两件休闲装,许多衣服堆在衣柜里闲置无用,还徒占空间。这几年我有意识地减少了购买衣服的数量,这次能花大把银子连购几件中式服装,也算是近年个人消费上的一次突破了。
我自诩不是个爱追赶潮流的人,尤其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觉得潮流那是年轻人的,我能望着潮流的背影默默地欣赏就够了。但对于中华传统潮流的回归,我是欣喜的,我也乐于去置身其中。
在我穿上我的中式服装对着镜子照来照去时,心中免不了一阵感慨:我的青春岁月里,充斥着牛仔裤、喇叭裤、摇滚乐、迪斯科等等带有西方文化色彩的着装、音乐及舞蹈。在我们那个时代,西方文化无孔不入,许多方面我们照搬西方,盲目西化,就连月亮都认为西方的要比中国圆。在国家高层开始提畅文化复兴后,当时有不少人认为,那是件遥远的事。
然而时光流转,许多人都未曾料到,传统文化会回归得如此之快。尤其最近十年,中国在世界舞台迅速崛起,传统文化加速复兴,更多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出现在了年轻人身上。从汉服热到博物馆热,从锦织霓裳到丹青书画,从影视作品到生活方式,无论是楚汉的浪漫、魏晋的风骨,还是隋唐的雍容、宋元的韵致,都能看到艺术的美感、高雅的趣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内向外地影响着时下的国人。
毋庸置言,当某种潮流涌起的时候,往往是其背后文化实体的崛起。国风、国潮的全方位兴起,更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新的一年,阳光普照、万木滋荣,春天来临的时候,也预示着万物的勃发和生命的复苏。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们越来越渴望寻找一份宁静,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中华传统文化从“仁、德、礼、法、和”等对于人类世界的美好追求,到“风雅”“淡泊”“中庸”等为人处世的深厚哲学,正好满足了人们内心的这一需求。在庸常的生活中,我们需要生命中有一束光或一些温暖照进我们的心里。
新的一年,让我们不负时光,迎接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