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季布躲在这个山洞不知有多少日子了,人走背运了,似乎老天爷也不肯放过他,雨下了整整三天,冷水浸泡得双腿像馒头一样发肿,头上和下颏分不清哪里是头发和胡子,分明像野草纠缠在一起,远远看过去他像一头长毛弥猴似的。自从部队打散后,他就和副将周苛躲在这个灌木林遮掩的山洞内,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只见樊哙带领亲兵满山遍野地搜索,一边叫喊着他的名字,一边辱骂道,季布小儿,还不出来投降,你不是一诺千金的英雄吗?说什么大丈夫战死沙场,现在怎么当缩头乌龟了?

缩头乌龟!缩头乌龟!

众士兵哈哈笑着喊道,樊哙手下的一位副官名叫阿根的,曾当过楚军的俘虏(被割去一只耳朵)长矛上挑着一条女人裤衩,用绍兴话骂他,娘杀个闲腿,扎么西哈一只,贱胎,贱胎……

听着刺耳的辱骂声,季布额上的青筋勃勃地跳着,浑身血液骚动,怒火中烧,他手持祖传的青铜宝剑,刀柄几乎被攥出汗来,心想,我季布一世英名,何曾受过如此辱骂?好几次他欲想冲出去与樊哙拼个你死我活,可周苛拼尽全力拽住了他,一边流泪一边劝慰道,大哥,樊哙他们骂你,是激怒你现身呀!巴不得你冲动,就上了他们的当!你看四周埋伏了多少弓箭手,你一露身就会丧失性命!你不是常对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咱们要为大王报仇,就得从长计议。

那你说我们怎么办?

待樊哙带着士兵离开后,他叹息地对周苛说,难道一天到晚躲着藏着,一辈子当缩头乌龟不成?你忍得住,我再也忍不住了!大不了像大王一样,决战到底,留一世青名。

周苛说,我不是早对你说过,去鲁国吧,到我家乡去,我父亲一直敬仰你的为人,到了那里暂时可以避开刘邦的追杀,休养一段日子再说。

这样要连累你老父及家人的。

事到至此,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每个人都有落难之时,孔子说过,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季布听他说得有道理,便沉默地点了头。俩人合计一番,趁着天黑,悄悄地摸下山去。好在鲁地离这里不远,走了半夜的路,晨曦初露时分,远远地看见一片林子后面的青瓦高墙了,在公鸡鸣叫声中,一股炊烟在周村上空袅袅地飘拂着。

大哥,咱们到了!


且说,樊哙率领部队,经过拉网式搜索,俘虏了不少项羽的残兵败将,可就是难觅季布的影子。回到宫内,刘邦正与众将军用餐,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季布抓到了没有,我正想摘他的心脏当下酒菜呢!

主公,抱歉,我还没有抓到,再给我点时间吧。

他惭愧地瞥了刘邦一眼,心想大王为何对季布恨之入骨,不曾想是几次战役中,大王与季布相遇,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从未赢过,这对争强好胜的刘邦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据说一次在彭城之战中,手下正在向他汇报战况,季布就率领部队冲进大营,刘邦顾不上穿袜子,光着双脚骑上马,被季布追了十里路,其狼狈的样子逗得项羽乐了半天,不久刘邦双脚还生了冻疮,又疼又痒,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楚军还编了个歌儿嘲讽他,说他见了项羽举白旗 ,见了季布就哆嗦……从那时起,刘邦恼羞成怒,对天发誓,若哪天抓到季布,必将他挫骨扬灰……

你们知道我的心思就好了,刘邦知道樊哙饿了,割了一块羊腿掷给他,然后对埋头喝酒的曹参说,老曹,你给老子拟一份通告,遍颁天下,得季布者,赏千金,敢有藏匿者,罪及三族!刘邦是很要面子的人,他要告知天下人,凡与刘邦作对触他霉头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通缉季布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鲁地周家庄,庄主周庆手持悬赏单,心里忐忑不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早有派出去的人来报,官兵随时准备进庄来搜。且说季布在周家疗伤养息已有半月之久,承蒙周苛的父亲周庆百般照顾,身体渐渐恢复过来,脸色红润,说话的声音已变得硬朗起来。一日,他来拜见周父,看他脸色严峻,便料知大事不妙,他决定辞别周家,决不能连累周家村几百多口人的性命。

将军,你要去哪里啊?现在到处都是汉兵,村口、寨子、城门都有岗哨,处处设防,插翅难逃啊!

周伯,不怕!季布爽朗地回答,樊哙骂我是缩头乌龟,现在我提头去见刘邦,拿命还他就是了。

周庆知道他去意已决,但他不忍见一代名将军命殒黄泉。当下,他轻轻说道,我有一计,不知将军能否承受?

季布说,周伯,你说吧,只要能够活下去……

周庆眉头紧锁,沉吟半晌后咬牙道,唯有毁去容貌,扮作奴隶,方能瞒天过海。

季布闻言,沉默良久。他自幼习武,容貌虽算不上俊朗,却也英气勃发,如今要自毁容貌,无疑是奇耻大辱。但他望着窗外汉军飘扬的旗子,想到项羽的惨死,复仇的念头与活下去的渴望最终压过了尊严。好!他沉声应道,只要能活命,何惧毁容为奴!

周老将家中一间废弃的柴房收拾出来,找来民间擅长易容的匠人。匠人取出备好的草药汁液,又拿出一把粗糙的铁锉。将军莫怪,此汁能让皮肤红肿溃烂,再用铁锉磨去部分皮肉,方可改变容貌。匠人话音未落,季布已闭上双眼,将脸凑了过去。草药的灼烧感如同烈火焚肤,铁锉划过脸颊时,剧痛让他浑身颤抖,冷汗浸透了衣衫,他却死死咬住牙关,一声未吭。

三日之后,季布的脸颊布满了凹凸不平的疤痕,原本锐利的眼神也因刻意伪装而显得呆滞。周家为他换上最破旧的粗布衣裳,将他卖给了当地以侠义闻名的豪强朱家。自此,昔日叱咤风云的楚将,成了朱家田庄里任人驱使的奴隶,每日耕地、舂米、喂马,承受着繁重的劳作与旁人的轻视。

白日里,他默默忍受着管家的呵斥与其他仆役的排挤,夜晚则躲在柴房的角落,对着铜镜中陌生的自己发呆。有一次,管家见他舂米时动作稍慢,便拿起鞭子抽在他背上,你这贱奴,吃了主家的饭,竟敢偷懒!季布痛得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鲜血顺着指缝渗出,他却终究没有发作——他知道,是真丈夫必须学会隐忍,隐忍也是英雄的生存之道。


朱家的主人,名叫朱强,也是一位广结四海英雄的侠义人物。没多久他就识破了季布的身份。一日,他嘱咐管家必须善待这个奴隶,不许打骂,每日拿好酒好菜款待他。

主人,这是为什么?

你听说过一诺千金的故事吗?

听说过。

他就是一诺千金的义士季布。

啊!

管家听得瞪圆了眼珠,犹如得知神仙降临的消息一样。

这“一诺千金”的美名,源于季布早年在楚地的事迹。那时他尚未投奔项羽,只是当地一名侠士。楚地有位富商因故得罪权贵,被诬陷下狱,家人四处奔走求救却无门。听闻季布重诺守信,富商之子带着百两黄金登门求助,恳请季布设法营救其父。季布婉拒了黄金,只淡淡道:你父之事,我应下了,三日内必让他平安归家。

随后三日,季布辗转奔波,先是找到与权贵有旧的友人说情,又搜集到权贵贪赃枉法的证据作为要挟,最终迫使对方撤销了诬陷。三日后,富商果然平安出狱,家人带着重金登门致谢,季布依旧拒不接受:我既应下此事,自然会办到,岂是为了钱财?此事传开后,楚地百姓皆赞季布“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美名也渐渐传遍天下。

如今一诺千金的英雄,就在眼前,而且是被他虐待过的奴隶……

管家既惊异又后怕。

管家,你听着。

朱强厉色吩咐说,这事,你要烂在肚子里,绝不可向第三者泄露他的身份,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许说半个字,现在汉兵要抓他,但我要保护他成全他,否则我朱强有何面目去见天下英雄!

主人道得极是,我一定好生服侍!

就在那天傍晚,趁季布独自喂马时,朱强上前轻声道,将军受苦了。季布浑身一震,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朱强却摆了摆手,将军不必惊慌,我敬佩你的忠义与勇武,不但绝无告密之意,而且要说服汉王收回成命,让你后半生重出江湖,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多一名良臣。

季布内心一震,眼里闪出一丝火花,但稍纵即逝。他双手一拱,跪下磕头说,恩公,万万不可,承蒙收留,已是万幸,苟且偷安,非我所愿,如叫我为汉王服务,不忠不义,岂对得起项王栽培之恩……

将军差矣!

朱强语重心长地开导说,我知道将军与楚王恩重如山,但如今楚王已亡,天下定也,刘邦顺应民意,统一中国,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我想将军是个明白人,要想为楚王复仇,东山再起,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俗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贤人择主而事,大丈夫应趋时为之,刘邦人品且不妄议,但张良、韩信等众多贤才愿追随他,不就说明他有天子之德……

朱强的一席话,说得季布心悦诚服。

他跪伏在地,热泪盈眶地说道,罢,罢,听凭恩公的意思就是了……


说服了季布,朱强备好厚礼,亲自前往长安拜见滕公夏侯婴。滕公是他的好朋友,又是刘邦的心腹之人,他想自己应该找对了人了。

滕公热情接待了他,酒过三巡,朱强故作随意地问道,季布何罪之有?各为其主罢了。当年他追随项羽,追杀汉王乃是分内之事,如今汉王登基,便要报私仇,岂非显得度量狭小,夏侯婴闻言,心中一动。朱强继续说道,季布是天下少有的贤才,若汉王执意追杀,他要么北投匈奴,要么南奔百越,这无异于将一位猛将推向敌国,实为不明之举。当初伍子胥被逼投吴,鞭打楚平王的尸骨,不就是一个例子吧?你何不找一个机会慢慢地把这番道理向皇上说呢?

夏侯婴深以为然,当即入宫面见刘邦。他将朱强的话原原本本转述,并极力举荐,季布勇冠三军,且重信守诺,天下皆知“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陛下能赦免其罪,召入麾下,必能彰显陛下的宽宏大量,也能为大汉招揽更多贤才。其实刘邦是性情中人,本就有惜才爱才之心,听了夏侯婴的劝说,又想到汉初百废待兴,确实需要栋梁之材,便打消了复仇的念头,下旨赦免季布,并召他入宫。

当季布身着粗布衣裳,带着满脸疤痕踏入巍峨的未央宫时,满朝文武皆投来异样的目光。他对着刘邦躬身叩首,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倔强,罪臣季布,谢陛下不杀之恩。昔日各为其主,多有冒犯,今日若陛下愿用臣,臣必效犬马之劳;若陛下仍记旧怨,臣愿领死,绝不苟活。

刘邦看着阶下这位虽容貌受损、身处逆境却不失风骨的将军,心中生出几分敬佩。他走上前扶起季布,朗声说,既往不咎!朕知你乃忠义之士,特赐你郎中一职,今后当为大汉尽心竭力。说罢,命人取来一柄刻有“忠”字纹的青铜剑,亲手赐予季布。

季布接过宝剑,指尖触到冰凉的剑身,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有两把宝剑,一把是祖传的,一把是新主刘邦赠送的,这意味着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归顺刘邦,晋官升级,而他同母异父的弟弟丁公却被刘邦杀了。罪名是对主公不忠,背主求荣。

原来楚汉相争时,丁公作为项羽部下追击刘邦至彭城西,刘邦身陷绝境,向丁公求饶道,两贤岂相厄哉!(拿今天话来说,两个有才能的人,难道要互相为难,彼此加害吗?)丁公听了心生恻隐,便领兵退去,最终让刘邦得以脱险。刘邦称帝后,丁公也归顺大汉,心想他曾救皇帝一命,一定得以重用,没想到刘邦翻脸不认人,当场叫武七将他绑了砍头,说他是身为臣子却背叛君主,导致项羽灭亡,将其处死,以警示群臣要坚守忠君之道。

刘邦是当着他的面处死他兄弟的,但见两名刀斧手已将丁公按在阶下。这位亲弟的脖颈正对着寒光闪闪的利刃,却仍梗着脖子喊:臣当年放陛下一条生路,何罪之有!接着他看到了季布,眼睛里燃起重生的希望,因为这位同母异父的兄长,曾在母亲临终前发过誓言,一定好好照顾弟弟,让他活得平安幸福。

哥哥救我!

弟弟的哀求声像重锤一样敲响他的心头,季布浑身一震,跨步挡在丁公身前,朝刘邦躬身叩首,陛下息怒!丁公虽有私恩,却违背主君之命;然今日杀之,天下人必谓陛下记私仇而忘大义。昔年项王麾下将士归汉者众,若见降将无容身之地,恐生二心啊!

该杀,你们兄弟俩必须死一个!

樊哙厉声叫道,但见刘邦面无表情,转身离去,刽子手刀起头落,亲弟弟就这样惨死在他面前。

许多年后,每当季布回想起自己兄弟临终的一幕,那血淋淋的头颅依然浮现在眼前,多少次梦见兄弟,总听他嘲笑地说道,你不是一诺千金的英雄吧,可你在母亲面前没有做到承诺呀!还有那个皇帝老儿,当初放他时说什么事后报答大恩,信誓旦旦的,可一上位就恩将仇报。由此可见,什么一诺千金都是骗人的鬼话……

弟弟的话,像一记重拳击中了他的软肋。


不久,季布走马上任,赴命去河东郡任太守。河东郡位于黄河中游,是黄河区域的核心的经济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十分重要。可昔日的富庶之地,秦末战乱与楚汉争霸让这里民不聊生。季布上任伊始便废除苛捐杂税,组织百姓修复沟渠。春耕时,他亲自带着官吏到田间督导,赤脚踩在泥泞里,裤腿沾满泥土。有老叟拄着拐杖感叹,当年项将军麾下的猛将,如今竟成了咱百姓的父母官!布闻言转身,回答老叟,昔日为将,当效命疆场;今日为吏,当护一方安宁。

三年光阴倏忽而过,临汾城仓廪充盈,流民归乡者逾万,季布的功绩名扬八方。公元前195年6月,刘邦在长乐宫驾崩,虽由他儿子惠帝接任,但吕后独揽大权。按当时季布中郎将的职位,已可参政议政了。一次长安急诏令他入宫,有国事商议。原来匈奴冒顿单于的国书送达未央宫,在信中用轻蔑的口气侮辱吕后,说自己丧妻而吕后丧夫,提议两人“各取所需”结为夫妻,其实对汉朝大有不敬。吕后看了将信撕得粉碎,羞怒之中召集众大臣商议对付的计策。当时,上将军樊哙拍胸请战,说臣愿带十万兵前去扫荡匈奴,让这班龟孙子尝尝大汉铁拳的威力。

太后听了露出笑脸,十分赞许樊哙的勇气,殿下的大臣和将领也都迎合太后的意思,都纷纷支持樊哙的提议,为太后出气,给以匈奴教训。

此刻,季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挺身而出,大声疾呼,太后万万不可,樊哙出此狂言,简直该杀!他不想想,从前高祖带领三十多万兵与匈奴交战,尚且在平城受困,而樊哙也在军中,如果他有真本领,为什么当时毫无办法呢?现在要想以十万兵力去扫荡匈奴,分明是欺人之谈。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樊哙更是面红耳赤,他欲想发作,被太后劝阻了。季布无所畏惧,继续说道,秦二世当年所为,大家都是亲眼所见,二世不顾百姓死活,连年征战,以至陈胜等人起兵反秦。现在国内刚刚统一,元气还未恢复,正该给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樊哙偏要迎合主上,又想把天下搅得不安,这种人还不该杀吗?

季布言之有理,掷地有声,在场的文武百官无不感到震撼,太后当即退朝,从此再也不提起对匈奴用兵之事了

有个御史大臣事后对人说,再没有比季布更有胆量的人了,他在殿上反驳樊哙,而且当众提出要砍樊哙的脑袋,樊哙是什么人?他是吕后的亲妹夫,这小子果然是一诺千金的大丈夫,真有种!

当他离开宫殿,恰好与樊哙等人打了照面。但见樊哙满脸怒气,正与几个大臣议论着什么,看到他走来,呸地朝地上啐了一口说,你不是一诺千金吧,老子正等着你砍头呢!如果你做不到,便是乌龟王八蛋……

哈哈,旁边的几个大臣都笑了起来。

季布不屑回应,他挺直腰板走了过去,但背后的嘲笑像冷箭一样射来,让他的背脊阵阵发麻。


回到东河郡衙门,但见师爷喜滋滋地告诉他,众位乡贤为感谢他多年来,亲政爱民,推行吏治,造福梓林,代表八方百姓给他送来了一块匾额,我吩咐下人,挂在大厅的正中央,正等老爷夺定呢!

师爷观察他的脸色,觉得他一定会高兴的,因为他平日对上级的嘉奖反应冷淡,而对百姓的评议却十分在乎。可今天季布看了匾额,轻轻读了一遍“一诺千金,炳照千秋”二行字,微微皱起眉头,胡扯,我有这么伟大吗?他吩咐师爷将匾额从大厅上摘下来,放到仓库里去。

老爷,难道这又什么不妥吗?

季布沉默不语,想起前几天在宫殿上发生的事,总觉得心里发堵,七上八下,一团乱麻。他阖上眼睛,太后的冷漠的目光,樊哙不满的眼神,以及个别大臣尖利的笑声,让他感到在这个朝廷里办事真是无聊和窝囊,他无比怀念过去战争年代君臣之间真诚友情,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没有矫揉造作,互相猜忌,就说那个霸王吧,尽管杀人如麻,强悍无比,但对自家兄弟总是坦诚相待……不多久,他邀请旧时的部下及同僚来东河郡一聚,他们大多从楚军归顺过来,有的年过半百,双鬓斑白,有的残废,缺了一条腿或者胳膊什么的,多年未见,物是人非,沧然泪下。他们回忆当年在军帐下,在篝火前,大杯喝酒,大口吃肉的情景,回忆阵亡的兄弟,不觉感慨万千,击瓮唱起悲凉的歌曲:陇头水,呜咽流,征人饮,泪难收。甲冷霜,侵骨寒,思故乡,路漫漫……

此事不知什么人传到朝廷那里,有的人乘机诬告他召集旧部,妄议朝政,密谋造反。好在皇帝明察秋毫,派人调查,不过是几个旧部聚会喝酒而已,他相信季布忠诚刚直,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为了防止谗言,皇上以休养为名,将季布留京住上几月。此时季布年过六旬,由于早年征战,旧疾发作,他觉得自己应到了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于是向上提出了辞呈。

汉文帝末年,季布正式辞官回家乡鲁地宿城。一路担风揽月,游览天下名胜古迹。就在驿马路过山东旧县时,他偶患风寒,身体不适,停留了几日。一天,他在河边散步,秋风萧瑟,枫叶飘飘,听到小桥那边有人在吹箫,曲子悲壮激昂,撼人心魄,他不觉移步过去,恰好有一酒肆,他摸出银两,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听到精彩处,他不觉吆喝一声,拿钱叫店小二送给吹箫人,并且问,这是什么曲调,听了那么入耳?

吹箫人回答,这是《垓下歌》,根据霸王绝命词改编的曲调。

你唱给我听!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难道大王战死前还有绝命诗遗世?

掌柜看他发愣的神情,料他是外乡人,便告知说,这里妇孺老幼人人都会唱此一曲。

季布蓦然想起大王生前告诉他,吾乃宿城下相人,可这里并非是他故乡,难道还有什么牵缘?不禁唏嘘泪流,我无缘无故地在此歇息,莫非是大王的英魂显灵?

客官,你知道吧,霸王的墓就在附近。

你告诉我,墓在附近何处?

过桥往北走二里,三村北侧高台上……

季布放下酒杯就起身,连放在酒肆的包裹也没拿,六十多岁的人,颠颠巍巍过了桥,魂牵梦萦地跑了过去。

他到了目的地,一头栽倒在楚霸王坟前,泪如滂沱,大王,我来迟了!你肯原谅我吗?都说我是一诺千金的大丈夫,其实我是懦夫啊,并未坚守诺言,跟你战死沙场,而且还归顺汉朝,做了刘邦的臣子。可他们都说我顺应天意,平息战乱,为的是天下黎民百姓……大王,你同意我的做法吗?

他缓缓抬起脸孔,发现坟前的一株槐树上停驻着一只老鹰,巨大的爪子搭在枝杈上,久久凝视着他的眼睛,仿佛在窥探他的内心世界似的。

大王啊,我并非像你那样是个英雄,惊天动地,只是尽一个大丈夫本分而已……

只听哑的一声,老鹰飞身离去,远远的峻山密林掠过它的雄伟的姿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