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今天审报纸,有个项目的新闻稿定位存在错误。初稿审阅时,发现有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二稿改动甚小,提出修改意见后三稿基本更改,存在部分漏改。没有提出进一步的修改要求。
事件结果:被批评。(好在没有印刷。。。要不就后果严重了。)
下意识反应:觉得有些委屈,想要辩解。毕竟确实发现问题,也提出问题了,而且领导审阅的也不是定稿。但是。。。。
深度反思:但是细想之下,连续追问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是编辑不配合么?不是!编辑是配合的,第一次沟通后确实改了,只是改的不到位。第二次提出修改意见后也改了,是我没有提出进一步要求。而且,明明想到了要提醒编辑修改后再发一次定稿,可是只是想,却没有实施。这都是因为我存在侥幸心理。
一、表面原因:沟通不到位。
认为已经审校过一遍了,该剔除的修改意见已经提出了。只要修改了应该就没问题了。而且,第三次审校不够细致,没有每个关键词都进行修改标注。
二、进一步原因:标准不严。
认为编辑已经进行调整了。改了就行了,有部分概念错误,也是可以接受的。没有高标准,严要求的要求自己,也没有履行好审稿职责。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
三、深层次原因:定位问题。
一是责任定位。认为报纸通讯员和编辑负主责,我只是提建议。没有摆正位置,缺乏主体意识。
二是个人定位。认为自己不是最后一道审稿关卡,缺乏定稿思维。
整改意见:
1、明确定位
自己是审稿的第一责任人,审完了就应该是定稿。而不是重复工作,浪费人力资、行政资源。
2、严格要求
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对工作严格要求。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差不多就行。
3、强化沟通、反复确认
科室工作无小事,要认真细致的对待每一项工作。不是觉得行了就行了,而要真的做到!
沟通过的问题,要在看到结果后才能标记完成。而不是做完自己觉得完成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要以结果为导向!
嗯,反思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