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个月,听到了好几个朋友的身体出了状况,不可避免的听到了癌,只是有的位置不同。不免感慨,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身体好,才有一切的可能。所以要善待自己,每年做好体检,早期发现,早治疗。
“原位癌,浸润性、扩散"——这三个词代表了不同的程度,我也上网科普了一下。
如果把身体里的细胞比作 “社区居民”,正常细胞是遵守规矩的好居民,而癌细胞是 “叛乱分子”。这三个词描述了 “叛乱” 从萌芽到扩大的不同阶段,严重程度和威胁性依次递增。
1. 原位癌:“叛乱分子” 只在自家闹事,没冲出家门
通俗解释:癌细胞刚刚出现,并且只局限在它 “诞生” 的那层组织里,没有突破组织的 “边界墙”(医学上叫 “基底膜”),更没有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不会进入血液、淋巴液扩散到身体其他地方。
可以理解为:“叛乱分子” 只在自己家(比如某间房子)里活动,大门紧闭,没有冲到楼道(周围组织)或小区外(远处器官),对整个社区(身体)的威胁极小。
关键特点:
属于癌症的极早期阶段,甚至有人称它为 “癌前病变” 或 “0 期癌”。
几乎不会转移,治疗后(通常是局部切除)治愈率接近 100%,复发率极低。
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症状,多通过体检(如宫颈涂片、乳腺钼靶、胃肠镜)发现。
2. 浸润性癌:“叛乱分子” 冲出家门,侵犯邻居家
通俗解释:癌细胞已经突破了最初的 “边界墙”(基底膜),开始主动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就像 “叛乱分子” 冲出自己家,占领了隔壁的房子、楼道,甚至整个单元楼。
这是我们平时说的 “真正的癌症” 最常见的阶段,意味着癌细胞具备了 “进攻性”。
关键特点:
比原位癌严重,侵犯范围更深、更广(比如乳腺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后变成 “浸润性乳腺癌”,胃原位癌突破后变成 “浸润性胃癌”)。
可能还没有扩散到远处器官,但有潜在的扩散风险(因为已经具备了侵犯能力,可能会进一步进入血管或淋巴管)。
治疗方式更复杂,通常需要手术切除病灶及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再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治愈率取决于侵犯范围和是否有微小转移,早期浸润癌治愈率仍较高。
3. 扩散:“叛乱分子” 逃出小区,在其他地方建立新据点
通俗解释:癌细胞不仅侵犯了周围组织,还通过血液、淋巴液等 “交通要道”,转移到了身体的其他器官或部位,并在那里扎根、生长,形成新的 “肿瘤病灶”(转移灶)。
比如: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扩散到大脑、骨骼,乳腺癌细胞通过淋巴液扩散到腋窝淋巴结,再扩散到肝脏。
关键特点:
属于癌症中晚期(少数早期也可能微量扩散,但罕见),威胁性最大,因为多个器官都受到了 “叛乱” 影响。
治疗难度显著增加,目标通常从 “根治” 转向 “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手段。
症状更多样,取决于扩散的部位(比如扩散到骨骼会引起骨痛,扩散到肺部会引起咳嗽咯血)。
小结:原位癌是 “萌芽期”,浸润性癌是 “局部进攻期”,扩散是 “全身蔓延期”。
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祝愿大家身体安康,一切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