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即将过去的2017,必定是我人生中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一年。这一年,我经历了母亲永远离去后的肝肠寸断,经历了孩子飞离怀抱后的欢喜忧伤,经历了空虚中找回自我的坚定选择。
经历了生活中的大悲大喜,哀愁失落,才真正悟到了把握当下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各种琐事千头万绪,而我也总是以忙碌为借口,围着工作和孩子团团转,把其他事情一拖再拖,总想等到······之后,再去好好干。殊不知,有些事情可以等待,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永远。
2.
母亲的病逝,给了我重重一击。让自以为还算孝顺的我,认识到在父母面前的计较和抠门。
明明看着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明明知道二老身体都不好,行孝要趁早,但忙起自己的事来,就把父母排在了后面。给自己的理由就是等······之后。
父母渐老,时间可以等,但陪伴和健康,越等越少。
母亲在世的时候,最怕家里人少寂寞,总希望有人去家里串门儿。无人到访的时候,就寄希望于电话聊天。
我和母亲不在同城生活,经常回家不现实。但电话聊天的时候也很少。经常是几句简单的问候之后,感觉无话可说,便匆匆挂断电话。而如今,想要在电话里听听母亲的声音简直是一种奢望,更别说相见。
我后悔没有陪母亲好好拉家常,总嫌母亲絮絮叨叨太麻烦;我后悔没有经常和母亲逛街,总嫌母亲动作缓慢太磨叽······如果当初能多抽出时间陪伴母亲,让母亲开心,我的心里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懊悔和难过。
想念母亲的时候,我只能流着泪翻看照片。我不敢看母亲在我手机里仅有的几段视频。也许是视频里那熟悉的声音,总在触痛我心底最脆弱的神经。
如今面对孤单寂寞的老父亲,我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不能让同样的遗憾再次出现。
3.
孩子小的时候,总希望他能快快长大,心想长大后就不用为他的吃喝拉撒、兴趣爱好、读书学习牵肠挂肚。而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心里却是无比的失落。
八月底,儿子如愿以偿,踏入了省重点高中,开始他全新的住校学习生活。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明白从小一手带大的儿子将飞离我的怀抱,飞向他追求梦想的天空。高兴的同时,心底暗自忧伤。担心孩子不能独立,没有家长的照顾,会丢三落四一团糟。
可当孩子真正离开家后,表现出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了家长的想象。规律的作息时间,紧张的学习生活,蓬勃向上的精气神,对新环境的认可和称赞,告诉我昔日那个顽皮的小男孩已悄然长大。
反到是我,因为孩子不在身边,感到非常失落和焦虑。原来总觉得孩子的一切都需要家长参与帮忙,现在人家独自在外,学习生活得井井有条。家长担心这,顾虑那,可以说是瞎操心。
我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侧重点,该放手时要适时放手,给孩子自由翱翔的空间。每当想念孩子的时候,我就朗诵纪伯伦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心中释然了许多。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
4.
孩子不在身边,每天除了上班,也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但越是空闲,就越觉得空虚,越爱胡思乱想,有时还会生出莫名的烦恼。
想想当初孩子小的时候,为了上班赚钱和照顾孩子,活得有些身不由己。现在生活中好不容易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何不像孩子那样为实现梦想去奋斗一把?不管能走多远,起码要不负时光,不负此生。
梳理自己的技能特长,虽说是才疏学浅,但内心深处偏好读书写作。参加工作多年来,给单位写得通讯报道,算是对写作爱好的一种坚守。多种原因造成的拖延症,我常常拿“等退休以后当个作家”聊以自慰。
没有开始,没有行动,就永远是等待,是痴人说梦。现在就能做的,为何非要等到以后呢?
于是我上网查询,认识了简书。在这里,我开始了艰难的码字堆文,无从下笔时就拜读各路优秀作者的大作。
阅读各类美文佳作,犹如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有感动,有佩服,有共鸣。当然更多的是惭愧。我不知道自己该定位于哪个领域,写出的文章既不优美,也无新意。绞尽脑汁码出来的文章,阅读量少的可怜。
但我不会轻言放弃,好不容易找到了余生奋斗的方向,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就像一位老师说的“只同别人学,只同自己比”,我相信只要坚持用心写,明天定会超越今天。
2017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愿往事随风,带走忧伤,留下美好。带着美好的心情,迎接阳光灿烂的明天,迎新充满希望的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