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假设,你是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的中年男人,你有一个漂亮又爱你的老婆,还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女儿。
明天是女儿的生日,你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刚好路过一家超市,你就走了进去,因为你想给孩子挑件礼物。
在超市的门口,你被狠狠撞了一下。
你一看,对方是一个穿着拖沓,胡子拉碴,呛毛呛刺,眼睛还布满血丝的中年男人。
他不仅不道歉,还恶狠狠地问候你:“你踏马的不长眼呐?挡路了知不知道?你瞅啥?”
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与他理论?很可能起冲突。
转身离开?咽不下这口气。
叫工作人员?要费八辈劲。
如果你纠结,那你可以多了解几种是非观。
刘润在《底层逻辑》中提到,每个人都应该有三种“是非观”:法学家的是非观,商人的是非观和经济学家的是非观。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
有一个生产车间,有起重工A,技术员B,车间主任C。有一次,A在固定重物绑带时,没有按照要求固定在指定位置,导致重物吊起后发生滑落,刚好砸到了路过的B。B马上送去医院抢救,但是很不幸,在去医院的路上,B就没有了生命体征。
你说,这场事故,是谁的错误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如果你说,是起重工A的错,因为他没有按照要求作业,那你就有了法学家的是非观。实际上,这也是大部分人的观点。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受法律约束,让我们习惯了这种是非观,会自然而然的带上它。
法学家讲究的是证据,证据指向谁,就是谁的错。
如果你说,是技术员B的错,因为他没注意到周围的危险因素,那你就有了商人的是非观。我们周围,总会有一些有见识的人,有这种观念。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商人讲究利弊,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在上面这个例子里,不管别人有怎样的错误,但B的损失是最大的,因为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那就是B的错。
如果你说,是车间主任C的错,因为他没管理好下属,那你就有了经济学家的是非观。你先别着急替C喊冤,实际上,现在所有的组织在处理事故时,主管领导都会受到连带惩罚,俗称“吃锅烙”。这是从经济学家是非观的角度考虑的。
经济学家会从整个组织中,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所付出的成本来考虑。组织挨个约束每个人别再出错,和组织约束C一个人,再让C去约束其他人,这两种方案相比较,肯定是后者成本更低,更容易实现。虽然听起来好像不讲道理,但对于整个组织,或者整个社会而言,这种方式都是十分有效的。
交规规定,转弯必须让直行,斑马线必须车让人,这些规定都公平吗?不一定。
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一定是最低成本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定。
现在,你还纠结在超市门口,面对那个垃圾人,怎么处理吗?
如果你有商人的是非观,转身就走是最优解,甚至你还可以给他道个歉。
这是幸福者避让,这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憋屈吗?
不用憋屈,这件事你都不该放在心上。
如果你心里还过不去那道坎,那我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
你站在路口,准备过马路。绿灯亮了,你悠闲地走在斑马线上。
就在这时一辆货车疾驰而来。
你说你会不会迅速跑几步,甚至连滚带爬地,躲避这辆货车?
你会感觉憋屈吗?
做对的事,避免了损失,你应该高兴呀!
对于我们而言,这三种是非观都要有。
有法学家的是非观,我们才能不触碰规则红线,让自己远离手铐脚镣冷板凳。
有商人的是非观,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
有经济学家的是非观,我们才能制定规则,或者,理解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