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心。
大概是两年多前,我将自己的微信签名改成了:“医不叩门,师不顺路,不问不答。”
本义是训诫自己,不要过分热情,不要有助人情结,要管住自己的嘴,不介入他人的因果。 因为我发现,那些我费尽心力想要帮助的人,往往会在不久后成为伤害我,甚至背刺我的人。
尤其当你主动向下兼容,想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在他们看来,你都是在“炫耀”。你对他们好,他们会敏感的认为你是高高在上的“施舍”他们。你对他们不好,他们会觉得你是因为看不起他们是在欺负他们。 如果你将一个人带领到不属于他们的高度,他们的无知,愚昧和狭隘,一定会成为刺向你的利剑。
-01-善意催生暴力 公元前399年,雅典公民用281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讽刺的是,投票者中多有他曾免费教导的市民。 这位哲人至死不明白:为什么无偿向大家分享了智慧,却反遭饮鸩之祸。 社会学研究显示:长期接受无偿帮助者,68%会产生“道德负债焦虑”,最终以攻击施助者来缓解压力。 这便是老话说的:斗米恩升米仇。 我的前夫算得上一个比较清醒的人,当初我们闪婚,他们家没有聘礼,婚房是我爸妈出钱买的,婚后一年多,我父母怕我太辛苦,多次提议由他们出资给我们请个保姆,前夫拒绝了。 他说,我不能再接受你爸妈的好意了,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得上这份情,人一旦长时间的还不上这种债,心理就会扭曲,会将这种感恩,转变为敌意和厌恶,来缓解焦虑,这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 他说的是对的,因为人的大脑和心理防御机制,会给自己制造一个合理的动机,而施恩者的“罪证”,则能够成为受惠者心理自洽的最佳理由。 人性是经受不起反复考量的,所以不论你是施恩者,还是受恩者,都必须警惕这种“无偿的帮助”。《道德经》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真正的慈悲,并不是自作多情的拯救。
-02-唤醒巨婴的代价 这世上有很多的鸵鸟,也有很多讳疾忌医的人,你主动伸出的援手,会被人当成冒犯。 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因为:1. 自我贬损投射:受助者会将“被帮助”解读为“你认为我不行”的羞辱 2. 权利感异化:持续给予会培养出“你欠我”的扭曲认知(你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3. 去责任化效应:香港大学研究显示,长期受助群体决策能力下降57% 《乌合之众》作者勒庞说:“群体随时会从感恩转为仇恨,这不需要理由,只需要情绪。”
-03-免费的代价最昂贵 孔子教学必收十条干肉,不是为了敛财,而是代表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也是表示求学的诚意。 免费获得的东西,最终一定会以轻贱冠之。 神经经济学有研究结论证实: 付费咨询的执行率是免费建议的7倍 有偿帮助的关系破裂率降低63% 《资本论》说:“无偿劳动是最残酷的剥削形式。” 你的免费帮助,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甚至会把你的热心建议当成指责,多管闲事。
-03-让因果回归本位 孙俪在02年的时候曾资助过的贫困生向海清,在他进入大学后生活奢侈且隐瞒了收入,被孙俪发现后便终止了资助。于是向海清写了6000多字长文,在公开媒体上谴责孙俪,导致孙俪一度被网暴。 歌手丛飞曾资助过 183 名贫困儿童。2005 年,他身患癌症,无法再继续资助。很多家长打电话质问他 “孩子要考大学了,钱呢?怎么说断就断,这不是坑人的大骗子么”。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不要随意介入他人的因果。 不仅仅是因为人性,因为从玄学角度来说,介入他人的因果,是真的会被反噬的。我前面写的文章有提到过遇到这种信号,你就不要再去算命了——有点残忍,但你必须接受 ,有感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最后的话: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强行照亮的黑暗,终会吞噬所有光。 “医不叩门,师不顺路,不问不答”,这句话我已经践行了两年多,到现在,可能已经进入了“问也不答”的状态。
因为我想说的话,想分享的方法论和经验技巧,都已经清清楚楚的写在我的文章里了。
有缘分的,看一遍就能明白,真心想求助的,仔细看看我往期写的文章,多多少少也能有些收获。
我希望自己的经验和分享能够帮助到有缘的人,就像佛法无边,也不度无缘之人。 如果我的文章帮不到你,那我本人可能也不会对你有太大的帮助。 最后的最后,不要主动去向下兼容,那是在给自己埋雷。永远不要去“伺候”那些不如你的人。
人人都说要远离NPD,可如果你自己就是呢?——NPD自查自救指南一定要远离有“述情障碍”的人
把恋爱当打怪,我再也没跟对象争吵过
女性开悟的第一步——破相
成年人结束一段关系最好的方式——利用“白熊效应”
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BPD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大多是情感类咨询,目前可以提供有偿咨询,100/次,时长1小时以内。 我并不想以这种方式来盈利,但是也不希望成为别人的情绪垃圾桶,所以希望大家是真的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来私信我。并且我每天能承受的负能量很有限,所以需要提前预约时间。
点个 赞,点击 在看,让爱和好运流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