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里,闯进来一个小朋友。姑且叫她小W吧。不知道她从哪里听说的,我曾经在一个作家班里,信口开河过,还美其名曰教授。
小W在微信里,急不可耐地向我表示:老师,我想写小说。可应该怎么写呢?请指点,我得读什么书?
这问题不好回答。好在剛见到一份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一张书单,鲁迅张爱玲沈从文,一直到余秋雨梁晓声,都有,转发给她了。
小W马上回复我,老师,我要的不是这些书,是怎么写小说的书。看了,能教会我写小说的那样的书。你有讲义,寄给我也行。
我恍然了,终于明白她的需要。可哪里有一看就会写小说的书?真那样,中国拿诺贝尓文学奖的,就不止莫言了。
看出来了,这小朋友的性子是个急茬儿,恨不得一锹挖出个井,一口吃成个胖子。也不能全怪她,她是被当今社会最流行的“浮躁”症,传染上了,病情还不算轻。
我抄了一首诗,发给她。“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梅花尼《嗅梅》)
这首诗,很通俗,语言上没什么难懂的地方。我还是做了简单的注解,作者为宋朝尼姑。“芒鞋”即僧尼穿的鞋子。“陇“,同“垄”,指的是高出地面的土丘山峦。“嗅”就是用鼻子闻。
她很快就回复了,老师,你原来信佛啊,不住进庙里,在家烧香念经,叫居士吧。我说,我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她紧接着问,那你让我看尼姑的诗干嘛,不会希望我也像李娜陈晓旭一样,也削发为尼吧。
她自然是说笑话。我做了点解释,读读这样的诗,绝不是宣扬什么信仰,更不是引导你遁入空门。当作一般的诗来读,就行,当然要读得认真点,读懂。
小W兴奋点,还是集中在写小说上。我却时不时的把佛诗,转发过去。一个星期发两首,不管她看不看,坚持不懈地发,一个月就将近发了十首。
大概过了两个月左右,小W终于有了反应。她问我,老师,苏东坡那句“知是何人旧诗句”,指的是什么?
因为这首诗的题目太长,发给她时,省略了,这影响了对诗的理解。我于是把题目发过去,《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佛灯见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世间生活,概括为“饥鼠出”三个字,描绘得活灵活现。“旧诗句”与“此时情”,相互呼应得丝丝入扣。恬淡幽静的思绪,同沉静寂寥的场景,水乳交融化为一体。这样的诗作,无论多么烦躁不安,读了之后,都会心如止水了吧。
小W有了反应,坚定了我的信心。继续抄佛诗,发过去。当然,这也是抄给自己看。即使早读过了,也会温故知新。
白居易那首《寄韬光禅师》总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像什么流行歌唱的,读了千遍万遍也不厌烦。“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禅师修行的环境,从写到的“水”,“云”,“花”,“钟”,可见动感,颜色,可听声音,一以当十。而且规整的叠字,更加重了此情此景的生动,鲜活。末尾两句,“遥想”生出的思念,深沉悠远,余味不尽。
可是,与著名诗人相比,我倒是尤其喜欢那些“业余”作者,亦即皈依佛门的僧尼的作品。因为很少修饰推敲,就有一种返朴归真的纯净,朴实。看似有些平淡,却耐人寻味,扣人心弦。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志芝《千峰顶上》)
看看,字字句句,不着一丝痕迹,素面朝天。之所以能这样平实拙扑,波澜不惊,正是因为写诗的人,修炼了一颗恬静的心灵。水管流出的是水,血管流出的,就是血。
佛诗中,蕴含其内的平和,沉静,散淡,从容,会像一帘春雨,点点滴滴地浸落到人们多少都有一点,或者已经干涸的心田中,使它变得丰润,熨贴起来。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让常常浮躁的那颗心,安静下来。安心了,才会有事业,有志向,有收获,有作为。苏东坡说得深刻透彻:“安心是药更无方”。没其它方法,只有这味“药”,才能治愈浮躁的頑疾。
有一天,小W和我说,老师,向你报个“料”,绝对是猛“料”。我的室友,闺蜜,变性了!我想不到的话题,懵懵懂懂地不知如何回答,她又说,老师别误会,不是变性别的“性”,是变了性情的“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小W合住一间公寓的女孩,两人都生了一副清秀姣好的容貌,性情又都一样风风火火。而这个女孩,特别能折腾,所以有了一个“折女”的昵称。一会儿要去读研,念了几天托福,就和老师同学拜拜了。一会儿要去国外找她姑姑,混个绿卡。姑姑准备好了所有的资料,她又说不去了。一会儿要申请创业基金,开个美甲店。也是有头没尾,半途而废了。
可是最近这几天,小W有个发现,觉得这位“折女”,不知怎么的,一天天的变得越来越消停了,老老实实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简直接近了一个乖乖女的标准。
迷惑过后,小W 终于寻到了答案。有一回见小W在看微信,上面是一行一行的诗,就问,哪个男渣给你发情诗了。小W一笑,老和尚发来的。“折女”随便看了几眼,竟然感到新奇。从此以后,小W一收到“老和尚发来的”诗,就顺手把手机扔给“折女”。她先是看,挺好奇地看。之后是逐字逐句地抄到日记本上,再之后,就捧着日记本,一遍又一遍地读。几天没见新发过来的,还会催促小W找老师要。
小W不相信,这些诗,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并且还那么神奇,居然产生能够改变“折女”性情的魅力。她满腹怀疑,可眼前的闺蜜,真的越来越像个恬静优雅的淑女了。没士别三日 ,可就刮目相看了。
我相信,不必过多久,小W也会让我刮目相看。她仍然会坚持写小说,但不会再找我要什么小说作法之类的书。我相信早晚一定会读到她的作品,小W不会让我失望。
下面再抄几首佛诗,与大家分享。
“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寒山《茅栋》)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唯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西禅寺古振唐风,百丈怡山一脉通。坐破蒲团卷帘笑,风光不减荔枝红。”(苏渊雷《题西禅寺》)
我手边常翻的这一本《佛诗三百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4年第二次印刷的版本。由洪丕谟主编。每首诗后都附有作者介绍,词语注释,以及简要的解说。为青年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很大方便。是不是有新版本,我不知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查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