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陕北黄土高原常年闹旱灾,因此,所有的村干部都拥护这个箍石坝的工程。除此之外,大家知道遇上严重的旱灾,到那时青春一社的人们别无选择。对于这个箍坝的事,大哥在一旁兴致勃勃说,箍石坝确实是一件大好事,有了坝聚下的水,遇到旱年,能保住我们川道里的庄稼。咱们再苦再累,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不怕。只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村干部,都要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哪咱们齐心合力起来,这事就一定能办成。
大家听后,全都举手通过建石坝。老社长太满意这个气氛了,他兴奋地说,要是大家没有什么意见,咱们就很快安排下一步。就要向乡镇政府打报告,来申请这个工程项目。梁沟村的村长白占财,鸡毛猴性子地说,报告什么哩,咱们自己捐款箍坝,还报告什么哩。大哥坐在炕桌的油灯下,一边听着白占财的发言,一边用手中的一块小方纸片卷好了一根老旱烟,在油灯上点燃之后,不慌不忙吸了一口,才打断了白村长的话说,以我看这项工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对咱们乡村来说,算是一项大工程了。我看还是尽量想周到一些比较稳妥。这项工程最少也得一年多,在这慢长的修建中,万一出个人为的事故咋办?这么大的工程,工人加上咱们本大队的社员,这么多的人,铁锨,镢头,车辆相互避免不了磕磕碰碰,咋能保证一切没事呢。在工程进展中,说不定大小出点事,我们怎么向上级交代呢。另外,就算你一切顺利,按计划完成箍坝项目,但乡上过后追究此事,你怎么应付呢。所以,这个项目我们必须向上面如实申请,等县上批下来了,再开工也不迟。
我的大哥康全功平时遇到一些重大事务时,他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将每一件事都要处理的周周到到。因这一点,老社长非常喜欢他,教诲出这个得力的助手。平时在工作中,只要大哥在他身边,他能省好多的心。一般的事他都交给大哥处理,今天他仍然像一个总参谋一样,把这重大的箍坝工程考虑的周周全全的。所有人都惊讶的张开嘴,听他头头是道地说完这些。老社长接着说,康支书说得好,说的周全,不愧是一社的支书。咱们下去就按这办法执行,你很快准备材料往上申报,在上面未批这段日子里,咱们明天晚上召开全体社员大会,向群众来公布这项工程,让大家讨论,争取得到群众的满意后,下一步再安排人去请施工的技术员和工程师,还有出洗面子石的匠人,最好请东路石匠来干(指榆林地区的)。人家东路石匠名不虚传,洗出来的料子石的确漂亮,让人看上去美观大方,然后再配上我们各村庄的那些二手石匠,给人家打下手。这样加起来人手就差不多了。
大家讨论后,都表示同意老社长的安排。老社长坐在小炕桌的油灯前,眉开眼笑地说,那好,只要大家齐心合力拧成一股绳,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这样,咱们支部会意见都统一了,完了召开社员大会,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等社员们都通过了,咱们再向上面请示。
散会后的第二天,各村干部通知全大队社员在大队部召开社员大会,专题讨论箍石坝的事。那时候村里有一些年轻娃娃,对种地锄地这类的活都不太会干,所以根据实际情况,社委会就组织这些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基建队。这个队主要就是在山沟里边打坝,在山坡上修梯田,不干庄稼活。因为陕北山多地少,修建坝田和梯田能增加很多的土地面积,能多打粮食。
这天晚饭后,社员们全来了,黑鸦鸦坐了一窑院人。有好多的男人都借开会这个时候抽烟,老农们没钱买纸烟,都用自家房前屋后种下的老旱烟。此烟比较硬,烟味浓,大家都用小纸片卷成喇叭筒,装上旱烟来抽。窑洞上空弥漫着烟雾,老社长坐在油灯前,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对大家说,今天晚上召开个社员会,想和大家共同商量个事。我们支部会议讨论通过了,现在我们要经过社员大会和大家协商,想听一听群众的意见。接着他让大哥将支部会提出的箍石坝的条条计划都给社员念了,让大家讨论。大家听后互相议论,对这件事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理由是这个坝的位置在杨青河前川高洼村前的河道里,也就是通往村里一条必经之路上。在雨季时,这个地方就汇聚整个杨青川各条山沟里所有的雨水。在伏天下大暴雨的时候,这条河里的水势是最大的。那个时候,山上植被稀疏,土壤存不住水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很严重。下大雨的时候,河里的水特别大,石坝建在这个位置上就面临着山洪高强度的冲击。当时,好多的村民议论说,老社长想给咱们大队箍石坝聚水浇川台地,多打粮食,这是好事。可是那个地方雨季的水那么狂,搞不好两场洪水冲垮了,就是劳民伤财,成了白忙活一场了,肯定不成。有人思想比较保守说,几百年来这个位置都没修过个石坝,老祖宗没干成的事,自然有没干成的道理,咱们肯定也干不成。所以,有些人坚持反对意见。
听了众人的话,老社长先没言传,过了一会,他才说,以上大家提出这些问题也是存在的,对此事我也考虑过,我也再三想,如今是新社会了,我们要有创新,不能老抱着旧观念不放。我们要跟着社会形势走,我们的新中国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日夜向前发展。目前,国家提出兴修水利,党和人民政府就重视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我们同样敢闯敢做,才能有新的发展。你看我们杨青川的这条河,也算得上一条大河流了,以上有十几条小山溪的水都聚集在这条河里。这么好的水流量,水浇不在川台地的庄稼上,一年一年都白流走了。我们箍上一道大坝,将这些水聚在坝内,遇上旱灾,这坝水就能浇灌二百多亩川台地的庄稼。有人说你想的太美了,谁不知道咱们这个鬼地方,一到伏天发上两场大洪水,冲垮了,你不是前功尽弃了。老社长看着这几个老农民思想太固执,一时半会说不通的,就不能再强调了。他想会后慢慢再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散会后,老社长和大哥两人分头去那些思想保守的人家做工作。可不管他们怎么劝说,那些人都坚持他们的意见,说反正我们对这个石坝也没多大的信心。老社长和大哥两人互相解释说,说实话,那个位置确实水大,夏天发洪水,真能冲垮了。这个我们早就计划好了,既然打算箍坝,就一定要从县上请来水利部门的施工技术员和建坝的科技人员李工头。我已经请施工技术员来现场测算过,他们认为这个位置完全可以来利用。在这个地方箍石坝,施工员说靠河口的一侧给好好加固,把自然河道的一部分泄洪沟做好,只要保证夏天水量最大的时候,泄洪沟能承受得住,石坝的安全就能承受得住。那石坝的安全就不成问题。只要这个坝搞好了,从这里一直延伸到杨青川口的石碑弯的川台地,一路能浇几百亩。大片良田就能得到河水的浇灌,遇到旱情时就能得到急救,咱们大队为什么穷得吃不上饭,就是因为水浇的地太少了。这里要能打上石坝,就能增加好多大面积的水浇地,以后咱们大队的子子孙孙都会受益。所以咱们说啥也得将这个石坝箍成了。村支部委员们分头给那些年纪大的,反对意见比较强烈的社员们做工作。经过他们耐心地做工作,最终,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虽然还有极少部分人不同意,但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大规模的石坝就基本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