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本《细节》经典内容

书名:《细节》

作者:史蒂夫.马丁

进度:255本

《细节》

内容分享:

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市场版)

罗伯特·西奥迪尼 史蒂夫·马丁 诺瓦·戈尔茨坦

88个想法


引言


>> 单个看来,这些爽约事件好似成本不大。但是,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预约落空:商务会议、美发预约、餐厅订位、产品推介会、学生补习。宏观来看,这些小小的缺席事件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 可是,如果类似的爽约变成了常事,诊所的效率就会变得低下,收入也会降低,投入的成本也收不回来。这


>>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

其实,想要说服人们如约前来,或是说得更加宽泛一点儿,让他们说话算数,只需对影响策略做一些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成效。我们近期在医护中心所做的调研表明,两个很小的做法改变就可以显著降低爽约的病人人数。这两个改变做起来几乎不花什么成本,可它们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能够帮助医护中心每年节省上千万美元的费用。

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两个小小的改变(如果你急切地想要了解具体内容,请看第八章),但了解下面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诸多挑战,说服某人按时赴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去做的事情可谓成百上千,而且情形和背景都各不相同。

先不说我们想要影响的对象是谁,我们将要在这本书中不断强调的是一条非常简单的道理: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能取得最显著的成效。



>> 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诸多挑战,说服某人按时赴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想要说服别人去做的事情可谓成百上千,而且情形和背景都各不相同。


>> 当你打算影响他人行为的时候,最微小的做法改变,往往能取得最显著的成效。


>>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用高效又符合伦理的方法来影响和说服他人。书中讲到了许多看似微小却十分关键的做法能够改变现状(有50多条),并且你马上就能拿来使用


>> 互惠(人们感到有义务偿还别人给予的恩惠)、权威(人们希望专家指点迷津)、稀缺(某样东西越稀少,人们就越想要)、喜好(人们越喜欢某个人,就越容易答应他的请求)、保持一致(人们希望做出跟自己的承诺和价值观相符的行为,并始终如一)、社会认同(人们会参照他人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 让人们做出决定的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这些信息呈现的背景或情境。


>> 在匆忙的生活中,时间总是不够用,各种事情都在争相抢占注意力,人们实在没有精力去充分地思考每一条信息。信息出现的背景和心理情境渐渐变成了决定影响力是否见效的核心要素。因此,如果你希望大幅提升影响力和说服力,你不仅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教育他们)的方法来促使他们改变行为,也可以对常用的影响策略做一些简单的、小小的调整,把你要说的信息跟对方内心深处的动机关联起来。


>> 在当今这个步调飞快、信息量丰富的世界上,按几个键或是滚动屏幕就可以立即获得最新的信息,因此人们很容易忽视这些微小改变的重要性,但这样可就错了。


01 向“大众”借力


>> 人类的行为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周围的人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令他们深深认同的人。


>> 从众不单是出于攀比的心态,它的根源更为基本——它源自人们心中三条非常简单却非常强大的动机:尽可能高效率地做出正确决定、获得他人的认同、用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自我。


>> 4个潜在原因是:(1)节约能源有助于保护环境;(2)节约能源对子孙后代有益;(3)节约能源可以节省开销;(4)许多邻居已经采取了节约能源的行动。


>> 鉴于某些运用了社会认同原理的最新策略已经帮助人们获得了数十亿的额外收益(而不仅是百万或上千万),学会这些方法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02 “小众”的反作用力


>>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群体对我们的社会身份极为重要,换句话说,就是那种帮助我们定义了“我们是谁”、帮助我们决定“如何看待自己”的群体,违背这样的群体就变得尤其困难。


>> “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你要说的信息跟受众群体的社会身份紧紧地关联起来。


>> 当一个需要衡量的行为被公之于众的时候,与群体划清界限的动机最强。


>> 企业在开发新客户群体时,一定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当新客户群使用了这项产品之后,现有客户群体为了把自己跟这些新客户群体区分开,就不再继续使用它了。更广泛地说,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你不鼓励他人做出某种行为(比如饮食不健康、乱丢垃圾,或是上班迟到),那就应该把这些行为跟受众们不想要的身份联系起来。


03 非常态VS常态


>> 如果这群人与你的受众拥有同一种社会身份,同属一个族群,那么你的信息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但是,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帮你再做一个微小的、却能大幅提升说服效果的改变:在遣词造句的时候,透露出你所倡导的那个行为有多么寻常或多么不寻常。


>> 人们都愿意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可是,人们往往也喜欢强调自己的独特,彰显自我的个性。这话的意思是,当有人引导他们去思考某个行为对自己的身份会造成什么影响的时候,一般来说,他们会更加在意违背(而不是顺应)社会规范的代价和好处。因此,如果你想影响他人的行为,那么,你就从违背他心目中的社会规范的角度去遣词造句,这样做的收效比顺应的角度更见效。


>> 如果你想劝说他人,在思考如何措辞之前,应该先完成一个很小却十分重要的任务:先考虑一下受众对相关社会规范的认知状况,然后再把某种特质与违反该规范的人关联起来。


04 强大的环境暗示


>> “破窗理论”。这项理论表明,即便是一个象征杂乱的微小讯号——比如住宅区里有一扇窗户破了,或某个店面的门坏了没修——都有可能为范围更广的负面行为推波助澜,原因就是它传达出的社会规范意味。


>> 这些看似微小的、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确实会对环境中的其他行为造成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指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商业机构运用一些微小的改变,就能得到显著的收效。


>> 到目前为止,这个研究告诉我们,当人们看到其他人违反了某条社会规范之后,他们不但更有可能亲自去违反一下,而且还更有可能去违反另外一条相关的社会规范


>> 如果你有责任(或有兴趣)鼓励人们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时,你不但应该对要传达的信息做一些小改动,也要对环境来一点儿小小的改变——要知道,改变人们所处的环境往往比改变他们的想法容易得多,效果也要好得多。


>> 默许人们违反看似相对来说并不重要的规范,而且违反的迹象清楚可见,这很可能会导致人们在更加重要的问题上违规。


>> 在职场中,如果管理者默许办公环境一直脏乱,或是东西坏了也不修理,那么这些迹象渐渐积累起来,很可能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让人变得懈怠,更糟的是可能会导致某种渎职行为。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有几个人不遵守规则,其他人的就有可能跟随

>最有效的“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并不是让人们置身于一个已经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而是让人们置身于一个能够看到他人遵守秩序的环境中。


>> 最有效的“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并不是让人们置身于一个已经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而是让人们置身于一个能够看到他人遵守秩序的环境中。


05 改个名字,改变一切


>> 在某个大会现场、商务会议或派对上,你跟一个同事或朋友聊得非常投机,你正全神贯注地跟对方说话,以至于丝毫没有留意身边其他的事情。可是,你突然听到房间那头有人提到了你的名字,你的注意力马上就转移了。这就好像你头上竖着一个隐形的雷达,在不停地扫描周边的环境,只要有人一提你的名字,即刻就会做出反应。这种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们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鸡尾酒会现象(The Cocktail Party Phenomenon)。


>> 这就好像你头上竖着一个隐形的雷达,在不停地扫描周边的环境,只要有人一提你的名字,即刻就会做出反应。这种现象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心理学家们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鸡尾酒会现象(The Cocktail Party Phenomenon)。

如果你想多寻找一些证据来证明人们有多么重视自己的名字,那么下次你在开会或跟一群朋友们待在一起时,试试这个小实验:给每个人发一张纸,请他们写下字母表中他们最喜欢的五个字母。如果他们跟参与过这项研究的受试者差不多,那么,当你看到大家的答案时,十有八九你会看到一种神奇的规律:每个人选中的字母都跟自己的名字里用到的非常相似,尤其是首字母。

那么,这种规律如何帮你成功地影响他人呢?

任何说服策略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因此,清楚而多次地提到对方的名字是个很有道理的做法,或者最起码,要让你的请求或传达的信息跟受众的名字发生关联。


>> 任何说服策略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因此,清楚而多次地提到对方的名字是个很有道理的做法,或者最起码,要让你的请求或传达的信息跟受众的名字发生关联。


06 如何化敌为友


>> 即便是在最为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有些东西能把我们联结在一起,而不是分开。


>> 当你需要鼓励大家联手合作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放在他们的共同身份上。因此,如果管理者和领导者想要提倡团队内部形成合作和支持的氛围,多花点儿时间去关注成员们的共同点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把重点放在联结因素上,而不是分离因素上。


>> 管理者帮助大家寻找这种不寻常共同点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开展一切正式工作之前,先鼓励团队成员们填写一份有助于相互了解的表格。


>> 无论是简单的部门重组,还是两个行业巨头的合并,重大的变化总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尘埃落定。提倡新团队的成员们积极地寻找“非比寻常的共同点”,尽管是一个很小的举措,却的确可以帮助团队在合作和共事方面迈出很大的一步。


07 预测他人的喜好、渴望与需求


>> 07 预测他人的喜好、渴望与需求


>> 与他人建立起长期关系并定期沟通的一大好处就是,算准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好像挺容易的。


>> 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即便对方是我们认识了很久的人,而且我们自以为能猜出他们的好恶和需求,有些时候我们也会错得离谱。其实,有证据显示,我们认识某人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大可能猜准他们的喜好


>> 原来,导致对老熟人的喜好的预测准确度不升反降的潜在原因有很多。一个很明显的解释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绝大多数的了解与信息交换都发生在交往的初期,此时相互了解的热情相当高。随着时间过去,这种热情劲儿慢慢降温了,新信息的交换也随之变得没那么频繁。因此,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喜好发生了变化。


>> 猜不准老熟人喜好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因为相处的时间很长了,所以双方都认为关系相当密切,因此他们会自以为十分了解对方,所以就不大去注意对方在态度和喜好上的变化,如果这些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或是比较细微,那就更加注意不到了。


>> 虽然在某些领域里,年纪渐长或许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但这种智慧未必会延伸到人际关系中去,除非我们采取一些手段,确保双方能够一直坦诚地沟通,交流彼此的好恶。这样的手段不仅有道理,也是健康的。


>>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中,培训部门在安排新员工学习时,不仅应该让他们跟着业绩最优秀的那批同事,也应该安排他们跟着那些在组织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新人能够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宝贵的经验,老员工们也能从认识了许多年的客户那儿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新东西。本章中的“四两拨千斤”策略就是,无论你是在跟一个认识多年的老客户打交道,还是跟一个合作了很久的工作搭档相处,要跟他们定期交换新资讯,安排一些非正式的沟通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08 主动承诺的力量


>> 社会影响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承诺和一致性之间的关系。这个原理说的是,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有跟自己许下的承诺保持一致的强烈愿望,如果这个承诺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需要我们花力气参与而且被公之于众的,那就更是如此。


>>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把谈话或交流缩短,好把注意力移向下一件事。可是,没有获得口头承诺就结束沟通,其实是浪费了机会——即便这个机会带来的结果可能并不起眼。


>> 如果在团队会议结束时,经理让每个人把要做的工作复述一遍,那么切实的执行就更有望实现。


>> 因为一致原理说,当人们主动做出承诺时,遵守的动机最强烈。


09 承诺要行动,要公开


>> 他们发现,单是在办理入住时请客人们做一个貌似很小的承诺,就能带来相当大的改变——不仅能够提高毛巾床单的重复使用率,还能让客人们做出其他有助于环保的举动。


>> 初步看去,当你想要劝说某人许下承诺时,请他做一个较为宽泛(而不是更为具体)的承诺,你的成功概率会比较大。


>> 第一步,确保最初的承诺是具体明确的。第二步,确保在实践该承诺的环境中,放置一个“提示”,这个提示应该完全符合第一步中的具体承诺,并且能够引发出另外一些与此承诺相关的、符合你期望的行为。


>> 事实上,在兑现承诺这件事上,还有两点也很关键:这个承诺是否以行动为导向;该组织或个人做承诺时的公开程度如何。


10 “心安理得”效应


>> 影响行为极少发生在“真空”环境中,如果只关注某个单一行为,很可能会导致出乎意料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结果


>> 心安理得效应”——采取了一个积极的行为之后,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松懈下来,不再去做另一个积极行为——是否也会发生在环保行为方面。例如,放置回收利用纸篓的本意是鼓励人们把擦手纸扔对地方,方便纸张的回收利用,但它会不会反而导致人们使用了更多纸张?


>> 实验结果令人惊讶。有回收设施的屋子里的受试者用掉的纸张几乎比没有回收设施的那组多出三倍。有趣的是,多用纸的现象与受试者事后测出的“绿色态度”是否积极并无关联。


>>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内疚心理。也就是说,如果人们在使用和丢弃产品时产生了内疚心理,那么通过回收利用的行为,他们就可以减轻这种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当然,负面情绪的减轻使得他们心安理得地用掉更多纸张,因为过度的消费可以被回收弥补。


>> 先不去考虑是什么心理机制让人们心安理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倡导人们采取对环保有利的行为时,虽然提供便利的环保设施是至关重要的,但仅有这一点还不足以取得想要的结果,特别是在使用者不花成本或只花少量成本的情况下


>> 第一步就是在物品回收处和电灯开关旁边加上一个提醒,告诉大家,虽然回收利用对环保有好处,但少消耗资源的好处更多。这样做与最近兴起的研究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都很清楚回收利用的好处,但对回收的成本就没那么了解了。


>> 行为改变的第一要义是“创造条件,让改变做起来容易一点儿”。


>> 影响力高手总是会把潜在的“心安理得效应”考虑进去,并采取一些简单的小步骤来抵消它们的作用。


11 如何为员工鼓劲儿加油


>> 变通的方法是推行利润共享制度,从总体上提升大家的士气。再


>> 往你的激励“菜谱”中添加一个成分,就能提升效果,而且还无需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个改变非常小,准备时间只需5分钟。


>> 员工没能把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往往是因为少了一个基本的因素:他们忘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格兰特认为,如果有人能提醒员工,他们的工作是多么重要,他们可能就会更有干劲儿,进而变得更有生产力。


>> 对想要激励他人的人来说,这个研究结果非常富有启发性。无论是在私企,还是在公共部门或社会企业,几乎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管理者应当做出的小改变就是,要采取一些行动,确保员工们不会忘记工作的意义。


>> 制药公司可以安排患者来讲述公司的药品对他们的人生起到了多么大的帮助,借此让销售代表们重新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


12 如何避开决策陷阱


>> 人们认识到“逐步升级的承诺”很容易导致糟糕的结果,并且有可能损失金钱和资源,因此许多人会想些办法来减弱它的影响。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一个人做出谈判决策,再让另一个人去负责执行谈判。例如,一家公司想买一套新的电脑软件系统,那么管理层可以委派一个决策人负责挑选这个新系统,一旦决定做好,就派另一个人去负责购买谈判。这个方法的用意是,把决策者和谈判者的角色分开,承诺升级以及财务上的风险就可以规避了。


>> 如果你在组织中负责某个项目的执行,那你最好把评估它成功与否的工作交给组织里的其他人来做。这是因为你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该项目的价值——有时候高估的程度会很惊人。此外,评估人跟你之间的联系越少,他或她的客观程度就会越高。


13 巧用“执行意向”


>> 当我们努力去说服别人采取行动时,一句“好的”大概是最悦耳的声音了。可是,单是让人说一句“好的”,往往还不足以把事情做成。答应下来却拖着不做就是典型的例子


>> 让他们做一个具体的计划,说说他们打算在何时、何地、准备如何执行这件事。行为科学家把这种计划叫作“执行意向”(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让事情更加形象化

>而计划更为具体的那一组,也就是既写日期又写时间的那一组,实际接种的比率高出了4.2个百分点。


>> 我们都会倡导受试者把承诺公开。这项研究表明,即便是私下里的承诺也照样有效,足见这个说服策略是多么强大。


14 推迟一点儿会更好


>> 他们不大会去想“愿不愿做”的问题,而是更容易问自己“应不应该做”。当他们发现,伸出援手的义工行为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容易答应你的请求,并且遵守承诺。


>> 行为科学家托德·罗杰斯与马克斯·巴泽曼把这个承诺策略叫作“未来绑定法”,想要运用它,你需要对惯常的做法来一个微小的、却很重要的调整:当你想要说服他人接受某个改变的时候,不要让他们立即就改,而是把改变放到未来的某个时段——当然,前提是这个改变对他们有好处,而且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 如果你希望别人马上改变某个行为,而且你确信会遭到拒绝,那么你就换个方式,让对方答应在未来的某个时段做出改变。这样你的胜算会更大。


>> 例如,假设你是一名管理者,需要说服员工们改用一个新的工作系统或流程,这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但是,由于之前推行的变革都没能如预期般成功,所以你估计这次也会遇上障碍。你可以做的一个小改变就是,开头的时候先让大家同意,在3个月之内做出改变。这样一来,比起让他们立即就改,你很可能会赢得更多先期的认同和支持,日后大家兑现承诺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15 为了将来的自己


>> 请人们考虑一下对“将来的自己”负有的道德责任感,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退休储蓄


>> 如果你希望某人做出改变,但他一时半会儿没法体会到改变的好处,那么你不仅应该指出他对未来的自己负有责任,还应该让他看到,未来的他会是什么模样。


>> 当你想要借助内疚心理或某些复杂的激励手段来让人们改掉某些行为(比如说暴饮暴食或过度消费)的时候,简单地提醒人们与将来自我的联系,就能够帮助他们抵制诱惑,做出对长远更有益的抉择。


16 目标设得好,干劲儿会更足


>> 人们往往需要重新拾起之前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同样,管理者、团队带头人、老师甚至是父母,有时候也需要帮助员工、学生和孩子鼓起干劲儿,再次为了原先的目标而努力。按常理,当我们为自己或他人设定新目标的时候,经验总是告诉我们,要把目标设定得非常具体。


>> 让人们实现目标的重要因素有两个:挑战性与可实现性。目标应当让人感到有充分的挑战性,因为这会让人产生成就感,但前提得是它有实现的可能。面对单一数字型的目标,人们不得不挑选一个相对容易达成的、相对有挑战性的数字,或者是两者之间的折中,而浮动范围型的目标把这两个因素都包含在内。


17 损失规避原则


>> 损失规避原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就算当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许多选择其实都是在“懒得选”的状态下做出的


>> 由于“默认选项”符合我们的惯性,而不是与之抵触,所以它在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 默认选项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看到,当我们想要说服他人遵守承诺时,被动的选择可能会引发问题。另一个缺点就是,默认选项最适合单一最佳选项的情况,如果我们想让别人在做决定之前多衡量几个选择,或者至少是根据他们的自身需求来量身订做选项,默认选项的方法就不适用了。


>> 虽然接受或放弃的方法有道理而且有效,但再做一个小小的调整——请人们主动做出选择——能够带来更大的成效。


>> 能否把主动选择的方法再升级一下?他们在说服科学的另一个基本原则中找到了答案,这个原则就是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也就是说,人们有避免失去的强烈倾向。研究者们把这个倾向运用起来,测试了主动选择的升级版:向人们指出,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就会损失什么。


>> 如果软件开发商希望用户们放弃功能受限的免费版本,转而购买功能齐全的收费版本,那么他们就应该把弹出窗口上标准的默认方式给改掉,让用户在两个选项中主动做出选择,同时要记得,把这个方法再升级一下,向用户们指出,如果他们继续使用免费版本,就会失去什么(例如,更迅速的下载速度与其他功能)。


>> 想说服客户转用另一个储蓄账户的金融机构可以这样做:当客户登录网上银行页面时,给他们提供一个选择机会:在现有账户和升级版账户中选一个。同样,也别忘了指出,如果他们不改用升级版账户就会失去什么。学校校长如果希望能说服更多家长让孩子参加“走路上学”的活动,就可以让他们在以下选择中挑一个:在某个特定的日子,是愿意开车来上学,还是走路来。同样,一定要向家长们指出,如果他们选择不走路,孩子们大概就享受不到新鲜的空气、额外的运动机会以及融入群体的机会了。无论你的目的是什么,两步法的关键都是一样的。首先迈出一小步,构思两个选择,让受众从中主动挑一个。然后,再多往前迈一小步,把你想让他们选的那个选项包装一下——向他们指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会损失什么。


18 如何克服拖延症


>> 西班牙谚语说的:“明天总是一周里最忙的一天。”一般来说,人们拖着不想做的往往都是些比较无趣的事情,可实际上,我们经常也会把有趣的、喜欢做的事情拖到明天。为什么?


>> 人们总是一门心思去对付那些横在眼前的、争抢了注意力的“拦路虎”,同时错误地以为,一旦把这些解决掉,就会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加有趣的事情了。当然,他们没想明白的是,拦路虎都是成群结队的,这个解决了,另一只必然会上来补位。这就意味着,将来他们照样也会很忙,结果有趣的事情就没空做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书名:《细节》 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史蒂夫·马丁 诺瓦·戈尔茨坦 进度:242本 内容分享: 细节:如何轻松影...
    程潇璇阅读 408评论 0 2
  • 本书一共有三位作者,分别是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和诺瓦·戈尔茨坦,他们都是知名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研究权威人物...
    律匠阅读 669评论 0 2
  • 本书一共有三位作者,分别是罗伯特·西奥迪尼、史蒂夫·马丁和诺瓦·戈尔茨坦,他们都是知名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研究权威人物...
    律匠阅读 741评论 0 0
  • 09承诺要行动,要公开 我们前一本书《如何让人点头称是》的读者(现在大概超出50万人了吧)应该对下面这一系列的研究...
    AKE训练营阅读 623评论 0 0
  • 04强大的环境暗示 20世纪90年代,纽约市长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和美国其他地区的一些政府...
    AKE训练营阅读 43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