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忆

冬藏


乡下人喜欢冬藏,王村也不例外。

初冬时节,家里要挖各式地窖。红薯窑要挖得大而深邃,像旱井。底部要挖两个侧洞,来贮藏红薯。挖红薯窖的时候,像电影《地道战》里的场景,一人在下面挖土,头上包上毛巾,装满一箩筐,喊一声:“好啦!”上面的人就用绳子吊上去。

小孩子最喜欢下到红薯窖里去。被大人用绳子拴了,放到窖底,然后拾些红薯上来,煮粥吃。我喜欢被绳子吊着逐渐下沉的感觉,仿佛下面是无底的深渊,永远到不了头,心里是惊险和刺激。绳子拴在穿了厚厚棉服的小腰上,在下坠的过程中有时候还会打转转。冬天的红薯窑里是温暖的,刚挖好的新窖,土是新鲜的湿土,小小的身体钻进侧洞里,像进入了另外一个奇异的空间。

萝卜窖要浅很多,地下几尺许的大坑,白萝卜红萝卜一股脑码放在一起,上面盖上黄土,再插上一根高粱秆做透气的通道,远看上去像一座或扁或圆的坟冢。萝卜都躲在厚实的泥土里,浑身冒着湿气,水分充足。要吃萝卜了,就从土堆里刨出几根来,它们的身体上已经长出细微的白绒毛。

萝卜们如果能吃到春暖,地温升高,埋在土里就会受不了。挖出它们来,往往已经孕育出鲜嫩的绿芽来。水灵灵得可爱,切下一段来,养在水里,颇为一观。天气再热,土里的水汽已经被吸干,萝卜们就开始腐烂,或者缩水干枯,就不能再吃了。窑藏菜蔬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有些人家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烂红薯烂萝卜产生,有些人家即使吃到最后也能吃到保鲜极好的萝卜。可见做个自给自足的乡村人也是不易的。

某些会生活的人家,在红薯窑和萝卜窑之外,还会挖一种地窑,专门用来种蒜黄。挖一个深坑,上面盖上一层塑料布,再铺上厚厚的玉米秆,就是一个严实温暖的小地棚了。这种地窑是不能见天日的,否则长出来的蒜苗会变绿,就不能称其为蒜黄了。如果种的时间恰恰好,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吃上新鲜的蒜黄。拌饺子馅,调凉菜,炒热菜,炒鸡蛋,都可以用上。在那个鲜菜奇缺的时令,这自家种的鲜嫩的蒜黄,很能派上大用场。




雪是乡村冬日惯常见到的现象。鹅毛般的大雪,漫漫地下个两三天,是不稀奇的。

有一年的大年初二,父亲推开门来,发现半腿高的雪墙堵在门前。所谓“大雪封门”,在我小时候的王村是曾经存在过的。

因为下雪是常景,扫雪便也成了冬日里必做的功课。每次雪毕,父亲便率领着一家大小,进行积雪的清除工作。房子是瓦房,不必管,当太阳出来,积雪融化,房顶上的雪自然会消逝。它们会化成雪水,沿着瓦楞倾泻下来。冬日阳光下,到处是滴滴答答的水声。白天流不完的水声,到了夜里也会流一阵子,大约会截止到前半夜,后半夜以后,温度下降,它们就流不动了。明天早起,它们会变成一根根长短粗细不一的冰凌,我们叫它“琉璃硌棒儿”。太阳光照着它们,色彩斑斓。我和我的兄弟们常常会敲一截下来,装模作样当冰棒吃。吃到嘴里虽然只是冰凉,心情却很快乐。

院子里的积雪太深厚了,往往要清理一天甚至两三天。堆成小山样的,白的雪混着深褐色的土。我们要把这些雪山转移到麦地里去,一平车一平车来来回回往地里拉,这是每个多雪的冬天必做的功课。深厚的雪把冬麦苗覆盖起来,使它们在这超厚的被子里做长久的春梦。

田野的雪是洁净的,白茫茫一片,晃人的眼睛。我喜欢在这样的雪地里撒欢,有一次撒欢的时候竟然发现了一只野兔,在雪地里蹦跳。我和我的兄弟们围追堵截了好半天,仍是让它逃脱了。


冬夜


在电灯没出现之前,乡下点的都是煤油灯。煤油灯的光昏黄,摇曳,意境落寞而深远。

王村的冬夜,娱乐是没有的,扑克牌和麻将的风行是在多年之后,随了电灯和电视的出现而出现的。在煤油灯的时代,王村人唯一的娱乐就是聚在一起夜话。女人们纳着鞋底说些家长里短,男人们吸着旱烟说些家国天下、鬼怪聊斋, 范围要宽泛得多。

在我家,通常的景象是,母亲在吱吱呀呀地纺线,父亲若不外出,就会和我们兄妹几个围坐一圈,咯咯卟卟地剥花生。

夜色昏暗,气氛显得有些沉闷了,我们就说:“爸,讲个故事吧。”

父亲想了一想,就开讲了。说古时候有人夜里去住店, 睡的是通铺,几十个人躺一排。这人进去,勉强挤到炕上去了。可是空间太窄小,不舒服,于是就动员大家给他让一让,要讲故事给众人听。于是众人腾了地方给他。他舒服地躺了下去,讲起来。说到两军打仗,哒哒哒一匹马跑过来……众人问:然后呢?他又讲:哒哒哒一匹马跑过来……

我们催着父亲:“然后呢?”

父亲讲:“哒哒哒一匹马跑过来……”

才知道上了当。父亲嘿嘿地笑。这是我记忆里父亲少见的幽默。

窗外夜色沉静。天上正下着雪,树枝上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不堪重负的树枝突然一个趔趄,有雪花扑扑地跌落在地面上。

煤油灯的光,摇曳着,投射到对面的土墙上。硕大的昏黄光晕里,有我们被夸大了的模糊身影。

那是寥远岁月里一小截温暖记忆的剪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才和家里视频,家人已经在准备订过年的肉了,才突然意识到,这一年又快要结束了…… 冬天本就万物萧瑟,再加上这反复不...
    夕玥阅读 891评论 0 0
  • 每每写日志总会很容易联想到小时候,童年的记忆时光或许是一生里最大的宝藏了!那时特别喜欢猜谜,快过年了,也突然想起一...
    骑行作家阅读 1,267评论 0 5
  • 原创:淡然wam 一 这次,陈奶奶真死了。她一共死了三次,脉搏心跳都没有了。第一次,家人...
    淡然wam阅读 3,968评论 4 18
  • 分享一篇我同班同学的文章: 过年 ——张仕 从1963年出生到今...
    河北南和刘志玉阅读 3,434评论 3 5
  • 乡村冬景 1 北方冬天,不但风大尘多,还奇冷,刺骨的那种。每一阵...
    故乡驿站阅读 7,559评论 38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