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不要期望一本书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你,这本书的价值就是不管是否有工作经验,有自己成熟的思维和方法论,你总是能够从该书获取到部分有价值的内容,帮助你理清一些思路和产生一些共鸣。
作者从七个维度来写,我简单梳理一下要点:
时间——多做半衰期长的事情。
选择——未来视角和当下视角自由切换,以高标准行事,学会悬置目标。
行动——小事、琐事即刻行动,大任务拆解成三 明治块,用图层工作法。
学习——解码、融合、 操练。
思维——思维运筹学:组块、图像、栅格。
才能——以8/2的比例来投入专业领域和扩展领域,把个人作为最小可行产品。
成功——找到自己的独特性。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把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成果与大量实例相结合,转化为通俗的、可执行的方法论。
下面对各章节的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
(1)时间之尺
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重点是真正将远期未来转变为近期未来,并尽量通过行动和实践去验证,这才是重点,不要怕犯错误,我们可以犯错误,最怕的是太多思考和犹豫而停步不前。
快和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个人的效率问题,这个不是时间管理方法论能够解决的,而是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加上长期的实践训练。通过时间采集和分析可以帮助你分析自我效率,但是解决不是靠时间管理。只有提升了自我效率,你才会发现在时间管理上游刃有余。举个简单例子来说,别人1周能够做的事情,我1天就能做完并且做得更好,即使我休闲半天做短半衰期的事情也不影响到我个人的进步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工作的快上专注和争分夺秒,才可能在慢的生活上游刃有余。
(2)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对于一个长远目标或长周期的事情,重点是你持久专注和坚持的能力,只要不最终放弃和停止,就一直可以持续积累,等量变到质变的时候。这类事情不应该认为是目标悬置的,只要有空闲时间,你都可以去做,哪怕是一点一滴积累。
关于选择,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反复构造的过程,但是实际上从一个人整个一生的时间长河来看,任何一次选择往往并不会影响到你一生,真正影响的是不懂得迭代和反省,不清楚目标,多次错误选择和执迷不悟。
(3)你可以成为任何人
读书的时候,因为教育制度的局限性,你的老师和家长可能会逼迫你专注于高考大纲里知识。长期的填鸭式教育,让你的思维产生一种固式:“ 我现在是谁,我已经是谁了?” “ 现在的我应该做什么?” “ 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找什么工作?”然后就在已经具备的条件的范围内小心行事,对于不熟悉的领域哪怕内心很想涉猎也不敢逾越跨界的鸿沟。
这样的思维在解决一些“ 中国式 ”问题时,也许能使你事半功倍。但是在面对个人的成长问题时,是极其负面的。它会使你停步不前,永远困于无止境的“ 身份围城 ”。
其实,你可以精进某一个你喜欢的行业。
(4)即刻行动
在该章,采铜谈到了用精益创业的思想来指导即刻行动,即最下化可行产品,继而谈到了产品和过程。对于精益创业和敏捷方法论,这里面有几个核心词,即短周期迭代和自适应调节和修正,这是精益思想的核心,正是由于这个思想我们才不担心一次选择的错误,我们可以通过短周期迭代看到输出后尽可能早的修正方法,而使整个过程不偏离整体目标。
不要等待,立即行动。
(5)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对于解码部分的内容,作者谈到了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而应该是通过解码进行深度的学习,通过学习来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包括里面提到了不要只注重结论,而且要探究过程;不要只去做归纳,而要去做延展。这些观点都相当好,但是遗憾的是太多的名言和故事印证,而缺少实证;太多的普适性的道理,缺乏道理实现上的展开。
方法论是大量学习实践后的抽象,具备一定普适性,可能灵活的针对面对的新问题进行演绎。而在方法论里面更加重要的一个词是模式,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方法论已经够多的了,但是只有通过自我实践方法论才可能转化为你自己的模式。
不断精进,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