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梅葆玖去世的消息,心里还是有点遗憾的。听过尚长荣的定军山,那气势确实甩了流行歌曲十万八千里。这却不能说明,流行音乐不如京剧,反过来说也不对,有兴盛时,便有衰弱时,所谓此一时彼一时。
电视新闻里说梅先生去世京剧界好像少了主心骨,大家都悲伤不已。这听起来像是在念叨,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梅先生当然不是竖子,这么说也不是对梅先生不敬,但要硬扯英雄,京剧并没在他们这一辈发扬光大,都怪到时代身上,倒不如说,他们确实过时了。
想来这便是大师悲,京剧界这么多年都还要靠这么个老者撑起台面,再看看流行音乐的歌后王子不知道换了多少茬,只恨造化弄人,不问英雄何来何去?
这样比或许不公平,或者又说,与其是时代没有选择将京剧作为广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艺术,那是因为这个剧本身就要把自己藏在浓妆戏服之后,从开始到现在都不是面对普罗大众,慢慢的大师们又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却又看不惯年轻人创新,就只好眼睁睁看着年轻人离开去追求流行,剩下自己慢慢变老又在那些经典里一遍又一遍反复寻找自己。
大师大都是孤独的,时代把他们的艺术都封存成了瑰宝,想找个年轻人传承,年轻人不爱听他说听他唱,爱自己瞎想瞎折腾。
这也确实是个不给年轻人多少机会的时代,年轻人也苦,想紧跟时代,没钱途,想致敬经典,也没前途。
想要达到大师的境界,必须得熬,熬到最后有没有自己的地位,或者本来有前途的事业后来像京剧一样看起来不那么受欢迎了,不再是京剧也而是个悲剧也未可知。
但是玉不琢不成器一直没有过时,京剧不流行,不等于这门艺术已有的大师们不存在,只是走一个少一个。
我们年轻时的追求,如果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我们大概会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成为大师,就像我认识的一位玉器匠。
十几岁的时候他不爱读书,做过木匠干过装修,一不小心还因为没有身份证被当做盲流关进看守所睡了几天。
直到他碰见他的师傅,一个名气很大的玉雕大师。师傅教他的理由是这样的:我老了,就喜欢打打麻将,你接下来帮我打理打理我的雕刻事业吧。五十岁也算是老眼昏花在这个行业。
他开始只是想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想到竟然碰到了心爱的追求。
雕花师傅几块玉材后,他替师傅刻的作品继续拿到了年度第一的大师奖。
作品或有瑕疵,获奖也全靠师傅名气,师傅把得到奖牌挂到他脖子上,从此每天安心于麻将事业,而他的玉雕还在冠着师傅的名义。
他说他干到师傅的年纪也准备去打麻将,而他的作品,已经在通往成为大师的路上。
年轻人如果来不及成为大师,一定是在寻找理想的路上东张西望,时间一不小心就没了。虽说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时间不够了,也只好不够。
比起一直拿不定主意,错误的选择和傻傻的坚持,也许能坚持出意外的大师。
就像这位义无反顾的玉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