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习惯于早餐与晚餐时打开电视,边看边吃。早上多是以花边为主的省台早间新闻,晚上一般看一会儿电影频道,合胃口就多看几眼,否则吃饱走人。
昨晚播的《白蛇传奇》从前看过几次,自觉拍得挺不错,当年好像也很火很卖座。这次又是惹得我饭吃得明显慢了许多。
今早醒来便突然想到“妖怪”这个词。
妖怪大概是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几个词之一。那时不论石磨旁的祖父,还是玉米堆上的父亲,在我们帮大人做农活干到不情愿时,他们总能用一些故事留住我们。能记到现在的多是关于妖啊怪啊,也是当时最愿意听的。当然也常常被“老妖猴”之类吓到晚上不敢一个人迈出大门。
后来上了学,听的见的读的多了,慢慢也去特意区分了“神仙妖魔鬼怪”的意谓。神是造物者,老而不死曰仙,妖是万物反常而幻化,魔专为阻挡修成正道,人之所归为鬼,而怪者异也,跟人不同让人害怕。大略如此。
妖与其他神仙魔鬼之类,都是人的意念所为,一般也以人的形象显现,至多露一点未进化好的“头角尾巴”。但是从小就听母亲说,不论何物,即使一巴掌拍死的蚂蚱,只“修炼”成妖,都要比人“厉害”。
与小时候的故事里相反,除了密集出现在《西游记》里的,后来从书上电影上看到的妖,多半是“好妖”。像《聊斋》,十个妖里也找不出一个去“画皮”害人,很多“狐妖”还出息成笃定真爱的“典范”。但“妖怪”便不是好东西,还有妖魔、妖精。魔是很晚从电视连续剧《八仙过海》中才知道还有这么一种厉害角色,妖精却只是“名声”不好,但比妖怪至少在模样上可爱,往往躲在男人的“后房”。
近些年魔幻作品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只是每个“世界”上的生灵有些差异而已。有的“神、仙、妖、魔、鬼、怪、精、灵”大全,有的只有“怪、精、灵”,但往往都少不了作为弱者的“人”。
据传统的科学解释,另外的“世界”或者“空间”,只是人们想像里的幻化产物。这不是与“妖”的形成类似了吗?其实,即使“科学”,也只是“世界”发展进程中某一阶段的产物而已,如此哪能“僭越”以一个小水滴去定义或评价自己赖以存在过的“海洋”?
前些时听说有人提出,希望各魔幻大伽们放下成见通力协作,重新“规范”大宇宙,甚至有人提出强强联合,“一统魔林”。
在“大宇宙”广发“魔林盟主”的“新封神榜”?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