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来,看到许多因为聚会而导致的病毒传播案例,我在惊讶病毒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能力之强的同时,也深为自己因为缺朋少友而没有聚会感到庆幸。一个人的生活,虽然少了很多热闹,显得冷冷清清,但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看电影,练习做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蛮感到多姿多彩,自由自在。时间久了,更加习惯这种生活方式,不带给别人打扰,也不遭受别人的打扰,轻轻松松地处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国内的人际交往环境,大部分是由一个个形形色色的小圈子组成的,有亲友圈、同事圈、爱好圈、利益圈,这些圈子又有交集,组成了圈内圈、连环圈,形成了一张巨大的交际网络,每个人都是这个网络的一个节点,被来自四面八方的力牵引着。每一个圈子的生命,必须靠无休无止的聚会、来往、交流维持,像流淌的血液一样,不能停下来。一旦停了下来,这个圈子的生命特征就结束了。每当圈子组织活动,哪怕个人有事情,只要不是严重的事,都不可以缺席,否则会被圈内人群起责难。对于一些来往密切的亲友圈,逢年过节哪怕少一个问候、少一次拜访、少一次聚会,都显得人情冷淡了似的。为了保证人情往来的平衡,我们得根据人际关系的远近,准确定位来往的频次、礼数的深浅。欠了别人的人情,天天得琢磨什么时候、怎么去还这个人情;别人欠了自己的,自己也会时刻念叨,埋怨对方为什么还不来偿还人情,或者因对方偿还的东西低于自己的付出而生怨。在我看来,人际关系就是一部旧账理不清又添新账的账本,让人天天算计,内心始终不得安宁。维持这种交往,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耗费的精力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很多人乐于并且精于这些交往,能够精确判断关系远近,并做出合适的回应。融入圈子,在圈子里拓展交际范围,当然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在这个熟人社会里,有熟人有关系就是好办事。哪怕你办的是正经事,有熟人也会顺利得多。特别是在一些小地方,办事之前先找人,是潜在的成功逻辑。有时人们都魔怔了,即使是去办理不需要插队、徇私的事情,七拐八拐也得找关系,才能放下心来。这种环境里,没有人际资源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会被人瞧不起。“我在某某单位认识人、谁谁是我朋友”,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并以此为傲。好像有了熟人,整家单位都是他们家开的似的,不仅进出随意,而且要按照他们的规则行事。
纵使进圈子、搞关系有这么多的好处,对于我来讲,我只看到这样做的成本是巨大的,回报却不知是好是坏。上初中的时候,我非常崇拜那些混混,他们胆子大,敢于不听家长和老师的话,显得英雄主义,活的自由自在。基于这种吸引,我经常跟他们一起玩,玩着玩着,好像就成了一个小圈子。身为这个圈子里的人,就好像买了保险,一旦你遇到什么事,整个圈子的人都会出来替你解决难题。然而这个小圈子能解决什么事情呢,不过是干些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无聊的事。我胆子小,从不招惹别人,即使被别人欺负一下,忍忍就过去了,也不声张。但是圈子里有些人就不是这样了,经常到处惹是生非,吃了亏后回来纠集大家一起去报复。我并没有惹事啊,可是我一定要去参与这个报复,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任何的退缩和懦弱都是不被允许的。即使他们要烧杀抢掠,我也是要跟随的,真是上贼船易下贼船难。渐渐的,我就不与这些人来往了。首先,他们吃喝享乐的时候我不去了,不沾这个集体的光,那么干坏事的时候,我也不参与了。无往便无来,就这样退出了圈子,感觉整个世界安静多了,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不用被他们绑架了。
当然,也不是不与人交往了。比如,当学生的时候,只为学习而交往,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进步;工作的时候,只谈工作的事情,为的是把工作完成好。学习和工作便是交往的平台,离开了这个平台,各自去做各自的事情,谁也不用打扰谁。
其实,在这个现代社会,国家的组织结构已经很完善了,一名纳税人可以充分利用公共的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生病了,可以打120找医生,有困难了,可以打110找警察,有纠纷了可以请律师,遭遇不公了有法院,这些是处理个人公共事务的首要选择,并不需要在每个领域都要有熟人。如果大多数人都这样,慢慢地熟人抱团取暖的形态就会瓦解,不再让所谓的关系侵占有限的公共资源。我们的精力也可以从人情中解放出来,投入到自己家庭的建设之中,投入到个人的学习进步之中,这样,社会风气会渐正,我们的人生才会回归到不断探索不断进化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