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里有一个场景,唐僧初见白骨精化身的老婆婆问起她的身世,老婆婆讲完以后,唐僧说到“光阴如梭,未必是世间良药;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当我第二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才注意到这段对话,品味这部电影表达的意思。字里行间都在说着两个字“执念”。
白骨精千年以后仍然不能放下为人时的仇恨,此为执念。再看看孙悟空,当他被唐僧赶走以后遇到了观音,观音跟他说“你看到的都是皮相,而你师父看到的是心相。你总是用自己的对错去看别人的对错”。用自己的对错去看别人的对错也是一种执念。但是唐僧不惜性命,一心要度化白骨精又何尝不是执念。
人生八苦里就有一种“放不下”,芸芸众生,无论修为如何,都很难做到毫无执念。白骨精在世时,被人带上山被兀鹫啄肉而亡,若你是她,千年以后是不是能够不再怨恨放下执念。费翔饰演的国王为了治病冒充白骨精抓孩子取鲜血喝了治病,又何尝不是妖呢。此处的对比更具讽刺意味。这部电影我没有看到白骨精的残忍,看到的却是人类的丑恶和对她的理解。我们生于世,也曾单纯干净,可是后来我们慢慢长大,我们被别人伤害,也伤害别人,我们学会了防守学会了攻击,也学会了不再相信。经历给了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有了自己的对错标准,然后就像悟空一样用自己的对错去看别人的对错。可是别人呢,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你对了却错了,你错了也对了。所以恩怨情仇不停上演。
最近常看到一句话,除了生死都是闲事。那既然这样你已生,人生大事岂不是只有死这一件了吗?对这句话其实我是嗤之以鼻的,就像很多的鸡汤一样,跳出人生去看人生,意义何在。就好像执念,都说没关系,别计较,善意与宽容真的就能解决那些恩怨吗,生而为人却忽略人性的因素,到底谁在欺骗谁。
有个朋友春风得意时多人追捧,后来失意就有人落井下石,那天他说都说要记住恩惠,那仇恨怎么办,交给上天吗?
我们是白骨精,孙悟空,也是唐僧吧。我们用自己的执念伤害别人,伤害自己,保护别人,评判别人,也在用我们的执念去度化别人的执念。
我不想说但愿大家都放下执念,人活一世,总要计较点什么,好好经历人生的各种滋味,才不枉这一生。既然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就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吧,恨也好,爱也罢,能做到酣畅淋漓就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