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首先是端正父母的心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到处冒出各种理论,说睡觉的重要性。孩子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发育,青少年要保证充分的睡眠长个,成年人要保证11点前入睡肝排毒,老年人要早睡养生。

而讽刺的是,持有这些调调、把各种危言耸听的结论传播社会的人,恐怕大部分已经陷入抑郁的深渊,每晚对着黑暗发呆,睡着就是最大的奢望。甚至这些写下各种文章,也很可能是在万籁俱静的黑夜,一个人失眠的人对着泛着幽光的显示屏写下的。

自己带了两个孩子长大,从最开始被舆论裹挟的惴惴不安,到现在的淡定,我做大的感受是,没有标准的孩子长大模式,最需要端正的是做父母的心态。

自古以来,人都有高矮胖瘦之分,甚至因为地域饮食或者气候的影响,人的身高普遍分布会呈现一部分特点。比如南方人矮瘦、东北人和山东人高硕(我觉得这说不定和山东人闯关东,基因上的传承上的体现)。即使有这样显著的差异,同一个地方的人,甚至同一个家庭孕育出来的孩子,同样有高矮胖瘦的差异。

我们现在医学的来源在西方,西方的国家都偏小,很多发达国家甚至比不上我们一个省份地域面积,人口分布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可以设置自己的婴幼儿青少年身高体重比例表,即使有标准,也设置了上下6个维度作为正常参照值。

现在我国完全引入西方的观点放之全国,怎么全国的孩子不论基因、不论出生地、不论父母饮食结构,怎么全国十几亿人又标准统一了呢?

即使假设有一个全人类共用的假设值,那我们现在这些长大成人的人,受限制于自己的身高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的又有 多少呢?

就拿我自己来说,从小不爱吃饭不爱睡觉,但是不妨碍我大脑正常发育,不妨碍我读书、找工作、正常年龄结婚啊。反而因为瘦弱的身材在以瘦为美的时代有着很大的优势(当然没有逃脱中年发福的噩梦),率低于平均值的身高,也让我在北京频繁被人标注为南方人,也不妨碍我的正常生活。

还有我的两个孩子,不爱睡觉的那个,在一年级时候,成为班上最高的女生。爱睡觉的那个,现在是幼儿园班上略低于标准身高的那个。两个相差了3岁的同性别孩子,在同样的饮食环境里长大,身高整整差了30厘米。当然差异性原因是可以找出一些,毕竟一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特点。但是我作为同一个母亲,又有什么好焦虑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8点睡觉,是默认的孩子睡眠时间。问一下各位,哪怕从1岁开始,哪个儿童能遵照这个标准时间?

上幼儿园的时候,中午往往有两个小时甚至更久的午睡。曾经一个幼儿园老师,喋喋不休的说让家长一定要让幼儿8点上床,9点前入睡。但是我的两个孩子,在3-6岁上幼儿园期间,一个也做不到。和同班同学交流的时候,很多母亲也是无奈的说,孩子怎么就是9点不睡觉呢?

我来算一下。如果孩子以一天睡眠10个小时为标准,去掉中午睡觉的2个小时,按照早上7点起床倒推的话,晚上11点睡着就足够了。事实就是,两个孩子上幼儿园时候,都是11点左右入睡。试过8点上床、9点上床,等来的都是在床上翻来覆去,讲了无数次故事也睡不着,11点就是这个标准时间点。那8点到11点的时间,为什么不让孩子运动、读书或者玩耍呢?父母辛苦的陪睡,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不好吗?

等姐姐入小学的时候,因为强烈要求中午不午睡,反而9点就自己上床了,10点之前能睡着,7点起床,算来算去,也是10-11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等孩子寒暑假在家睡觉不规律的时候,往往中午是断然不睡觉的,夜里10点多睡觉,早上赖床到9点多,算来算去,还是保持了11个小时的睡眠。

看,人体是个稳定器,不论环境怎么样,都是维持着正常的机体反应。充足的睡眠做到了,入睡时间又有什么好焦虑的?

再回忆会议,当两三岁的孩子,严格遵守8点入睡,家长还开心可以自己熬夜的时候,有多少次孩子6点起床,顶着黑眼圈和睡眠不足哄着清晨兴奋的孩子?

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本来就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但是就怕有8点孩子必须上床的执念,伤害的是大人的焦虑情绪,和陪睡家长的崩溃。

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要理会某些无聊人的喋喋不休,只会让自己陷入焦虑和崩溃之中。端正自己的心态,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