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说过,真正的大师,可以把最复杂的道理,用最简单的话语告诉普通人,让普通人能懂。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与我们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以至于很多复杂的道理,到最后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数学模型描述,甚至于很多道理完全无法描述并准确传递给他人,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多高人声称自己曾经经历过顿悟的过程,但是无法描述具体的体验。我自己也很迷惑,我是否曾经也有过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这一个瞬间,我觉得这很有趣。我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大师,就是南怀瑾,他能用平实的语言,为普通人阐明高深的中国思想精髓。所以想要完全说清楚幸福这门学问,太难了。古今中外,有多少伟大的智者,穷尽一生,试着给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认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讲明白。因为幸福涉及的面太广了,对个体实践,差异性太大了。西方的启蒙运动,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文主义的起点,其核心就在于,用理性思考和科学知识,启发人民,使人民从蒙昧中觉醒,真正思考自我的重要性,追求自我幸福的必要性。所以首先你必须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到,追求幸福,是你最重要的目标,你每天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你可以说这是精神胜利法,但是当我看完《阿甘正传》(豆瓣电影TOP250第二名,评分9.4)、《美丽人生》(豆瓣电影TOP250第七名,评分9.5)之后,我相信这是有用的。当然,如果你的人生遭遇有比阿甘和圭多更糟,请告诉我。星爷旁边:谁敢比我惨!
罗辑思维节目里多次提到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兴趣:马克斯韦伯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都在到处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殊不知此意义就在我们自身。你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你想活成什么样的人?你想象中幸福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这也就意味着,幸福对每个具体人来说,是一个定制品,这也是我们最经常看到的鸡汤,不要为别人活着,不要活在别人的幸福中。叔本华说,人生的幸福不是追求各种刺激享受,而是避免痛苦。但不同人对痛苦的定义都不一样,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扎一针,有些人觉得很痛,有些人却觉得很舒服(针灸)。所以在你想要获得幸福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你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不妨拿起笔,在白纸上写下你自己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事物,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即使是这样,仍然很难搞清楚。几千年以前,希腊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那句话“人,要认识你自己”就已经告诉我们,要认识真正的自己,是如此的困难,很多人一辈子都活在糊涂的自我中,你如果能理解《肖申克的救赎》(豆瓣电影TOP250第一名,评分9.6),你一定会明白我在说什么。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著作中也阐明了,人的潜意识,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的。但是,无法完全认识自己,不代表不需要去认识。当你更多一点认识自己的时候,也许你距离幸福就更近一步了。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懒”,如果你无法认识到懒就是你远离幸福最大的问题的时候,你也就真的宁可忍受痛苦的煎熬,也懒得迈开脚步去走向幸福。万维钢《万万没想到》里面有个案例很颠覆,他说美国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成功人士的最大共性,居然不是什么IQ、EQ、IC卡,而是——自制力。啥叫自制力?我个人理解,就是你决定了明天去跑步,明天不论刮风下雨,你都会做到,说白了,就是懒的对立面(妈蛋,又是哲学思维?对立统一,我学过,不会用而已)。无知与不知最大的区别在于,不知是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接触到目标知识,而无知是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道。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你在装睡,你可以选择叫醒你自己。喜欢哲学的人可能还要继续追问,不是说难得糊涂吗,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什么都不做的人,也是幸福的。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精神病患者,是糊涂的极端例子,也许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是幸福的(我们无法反证他们不幸福,子非鱼焉知与?)。但是在你看来,这种幸福是否是你想要的?说到这里,我再谈个哲学的犬儒主义学派。关于狄奥根尼,有段故事很著名,据说狄奥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有一次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狄奥根尼回答道:“大哥,我唯一需要的是你给我起开,别挡我晒阳光。”《论语·雍也第六》颜回的故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前提的(又要开始上哲学课了,哲学家认为,任何理论,都具备一个前提,如果前提变了,真理就成谬误),前提是你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否则这种境遇下,是不可能幸福的。懒也能幸福,就像是成为王思聪之后,就能追到范冰冰一样,理论上是存在可能性的,但不具备实操性。总结一句话,想要幸福,先想清楚“你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样的(甚至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期望的5年后的自己,60岁的自己),时刻告诉自己我要幸福,然后第一时间告别“懒癌”。从此,我们走出了追求幸福长征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