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秘密》:让早教回归自然,颠覆了大部分家长的认知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是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中的共识。从怀孕前的备孕,到怀孕中的胎教,再到孩子出生后的早教、幼教,家长无不竭尽全力在每一个起跑线前铺路,早教、幼教中各种知识的灌输和兴趣的培养也越来越提前,这种起跑线上的内卷导致家长在攀比中浮躁、焦虑,在孩子的教育上急功近利,生怕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落后别人家的孩子一步。
《早教的秘密》告诉我们,保持对教育的克制,不过度喂食孩子的好奇心,才是早教中更需要重视的问题。
《早教的秘密》是由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李子勋老师所著,也是李老师亲子家教书系中的经典书籍之一。
本书中关于让早教回归自然的观点,颠覆了大部分家长的认知,也给早教提供了全新的思想和智慧。
01.3岁前,早教重在唤醒
触觉是婴儿最早发展的知觉,而皮肤对外部的感知是最丰富的,母亲对婴儿的抚触和婴儿的手脚对周围物体的触碰,会唤醒孩子的肌体功能。婴儿的皮肤知觉越丰富、越成熟,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会在不断的刺激下,发展得越完善,视觉、听觉等能力的发展也更快。
同样,嗅觉、味觉等感知能力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更早、更多的外界刺激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
书中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3岁前是孩子在大自然中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最佳时期,需要通过与母亲的接触来获得安全、满足的依恋关系,需要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接受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丰富自己感官的感受能力、大脑的思维能力、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
所以3岁前的早教,重在唤醒孩子自然的、自动的接受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可是在现实中,当孩子长到1岁左右时,父母就产生了教育的欲望,会用一些图像、卡片来教孩子识图认字,过早地教一些固化的知识给孩子。
李子勋老师在书中会通过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做法会扼杀孩子探索自然、建立丰富想象力的能力,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父母如何才能在孩子3岁前唤醒他与生俱来的生命能量、灵性和创造力?书中从尊重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向我们分享了高阶的育儿智慧。
02.不要过度喂食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认知发展的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也会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
对孩子的好奇和提问,有些家长会采取灌输的方法,把答案完整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一来,看似孩子的问题得到了解答,可孩子却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喜欢写写画画,或者喜欢唱唱跳跳,就急着给孩子报兴趣班,想让孩子在专业的指导下发挥他的特长。可是,孩子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兴趣会很广泛,随着好奇心的满足和变换,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探索的快乐变成学习的负担,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书中以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雨”是怎么形成的为例,让我们知道智慧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教育保持克制,不会过度地向孩子灌输已经固化的知识信息,给孩子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欲望。
03.保护好孩子的全脑思维
刚出生的婴儿与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体一样,整个大脑都在思维与感觉,所有的大脑细胞都在新陈代谢。3岁以前的婴儿处于全脑思维状态,随着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大脑中那些主导感觉、直觉的脑细胞慢慢地衰减。孩子生长到12岁时,只有一半的大脑在思维,成年时则会减少到四分之一。
本书从神经学、解剖学、心理学等角度,为我们分析了如何才能唤醒一个儿童全脑认知的能力,在育儿中如何既尊重儿童神经生理的规律,又遵循儿童心理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
结语:
本书虽然看上去是一本针对0-3岁的育儿书,但其中很多关于生命的知识和自然的理论,会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发展与大自然的关系,从中获得唤醒生命能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