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西场小学,洛阳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系毛艳霞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讲座——师生间有效沟通的方法。一张人类行为的冰山图让我深深的震撼,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孩子的行为,而深藏于冰山下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都没有去探究。因此,“你怎么又没有完成作业?”“真是屡教不改呀,”“你能消停点吗?”……这些话语往往脱口而出。今天听了毛教授的讲述,深感自己的不称职——不称职的老师,不称职的妈妈。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知不足而后觉知。我一定要行动起来,践行毛教授的正面管教原则——爱我就先理解我。
所有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要先和他建立情绪连接。“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知道你现在很委屈。”……这样的沟通之前所表达的同理和接纳,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让他深切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要解决问题,先处理情绪。因为一切情绪都是行为的结果,情绪本身没有对错。当孩子愿意与你沟通时,鼓励学生诚实地表达情绪,然后自己再安全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我感到你很吃力,因为今天的作业对你来说难度确实有点大,我希望你尽力而为。”描述中不要给孩子压力,但要渗透自己的期待。有了这种被尊重被理解的良好感觉,孩子才会有自信的,愉悦的心理,才会出现好的行为结果。因为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从今天的培训中才真正知道了表扬和鼓励的区别。表扬是指向做事的人——好孩子,只针对完成了的完美的结果的认可——“你做的正确。”是摆架子,操纵性的态度。鼓励是指向行为——干得好,是对努力以及改进的行为的认可——“你尽力了”,“你对你的成果感觉怎么样?”是尊重的,欣赏的态度。表扬像糖果——“你真棒!”“你是最优秀的。”这样的糖果偶尔一两次,对增强学生的信心有帮助,但是滥用,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成为依赖别人评价的空心人。这样,一旦环境改变,孩子就会暴露出脆弱,迷茫,焦虑的情绪。而鼓励像主食,像空气,阳光,谁都需要——“我看到了,你今天听课非常认真。”“谢谢你的帮助,这让我轻松了很多。”“相信你的判断,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这样的鼓励性的语言,顿时能让孩子得到满满的归属感。
蹲下身子,用放大镜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真心鼓励,真诚沟通,共情理解,再坚定地表达期待,每个孩子都会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