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意味着“开源”和“节流”两部分。在开源暂时固定的情况下,节流就显示出作用来了。日常开销是我们节流的主体。
按照作者的说法,我们有四个储蓄桶,分别存不同用处的钱。为了存这笔钱,我们首先支付自己,即在付钱给别人之前,先把净收入的10%~20%存进银行。这个是日常开销的第一个原则。还有一些开销的原则,如果掌握了,就不会“花钱如流水”了。
千万不要用信用卡为日常生活的支出买单:这一条在今天的中国有点难,因为我们许多人都是手机支付,花呗一开,哪怕吃个早点都是虚拟的信用卡。我记得3.8前后就是看了几天淘宝直播,4月的花呗账单让我下定决心控制花呗的消费:不知不觉中的消费太吓人了!
与住房相关的所有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30%。这个有点难,房贷就是一大块,所以需要在别的地方省。
购买食物的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15%。这一项包括在超市购买的食物,但是不包括任何预制食物。预制食物支出应该列入娱乐费用中。(除了过春节,其它时候应该可以做到)
与娱乐和礼物相关的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10%。这一项包括泡吧、去餐馆吃饭、看电影、听音乐、看书和购买礼物等。外出就餐和购买预制食物都属于娱乐项目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支出应该是不固定的:可以节省的是自己一个人时的消费,和别人有关的聚餐,看电影,购买礼物之类的无法避免。对于我来说,能省的是早餐钱,平时早起10分钟就可以悠哉悠哉地去学校吃个早餐,周末早起20分钟,可以给自己做份早餐。
与汽车相关的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5%。汽车相关支出包括租赁、分期付款、保险、汽油费、过路费、登记费、修理和维护费用等。(这个应该也是固定支出,好像不难,但是我平时有公交出行和的士出行,尽量多坐公交,少坐的士也可以省一点点钱。)
度假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5%。(每年估计也就是暑假出去一趟,所以做到也不难)
购买衣物的支出不超过净收入的5%。(所以,下次买衣服需要留心一下支出比例了)
避免冲动购物,做好购物预算。
养成做预算的习惯,把以上提到的各类消费行为都考虑在内,同时也要养成将所有支出记录在案的习惯。只要坚持保持30天,当我们看明白自己的实际支出时,一定会大吃一惊。实际上花的钱数和我们想象中的数目完全不是一回事。
记账并且一个月总结一次真是一个不错的省钱方法:每次总结完了,我都会在下个月控制一下自己的花费:打的士的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的钱,淘宝上买东西的钱。或多或少总要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