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
《血站钢锯岭》主要讲述了二战时期医疗兵多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但是最后却在钢锯岭救下了75位战友的故事。
信仰对抗理性
其实这部电影很清晰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在看一个战士的信仰与体制的对抗,第二个部分就是看战士信奉的信仰救活了一切。在看电影上半部分的时候,我还会为多斯这样的固执感到不解,一个军人不拿着枪,感觉像是一个没有理性的信仰,这样的信仰并没有什么,可是看到第二部分,我们确实会为多斯感动,其实一个人信奉着他的信仰,挺好的。
信仰与战场格格不入
一个军人不拿枪上战场,看起来是一件荒谬的事情,但却成为了真实。多斯是一个有自己信仰的人,他的信仰决定了让他在同龄人都进军队的时候,他也想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拯救国家是他的信仰,他想他不能在其他人都浴血奋战的时候,自己也要成为其中的一员。进军队之后,他的信仰又让他不能杀人,一个战士在战场上不拿枪,看起来就像一个枪靶子一样,这样的战士只会成为拖累队友的人,即不能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人,别人又怎么想去保护你。可是最后,在一场审判后,多斯的确成为了哪一个不用带枪上战场的医疗兵。
信仰与爱
当原本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那样的恐惧,不止拿枪的人恐惧,可是没有枪的多斯,却在这留下来,赤手救助一个又一个战友,支撑他的也许就是意志以外所信奉的信仰。
但是抛开爱与信仰,其实每一个上战场的人都应该懂得保护自己,只不过多斯有上帝的眷顾,其实一个人这样的去信奉自己的信仰,挺好的不是吗,虽然多斯没有像一开始说的那样改变这个世界但至少他没有被这个世界。
《生死场》—
《生死场》充分体现了萧红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才情,书中的故事是以农民为主角,以农村为舞台,并融合了当时抗日的背景,以农民作为一个主体,对生与死、社会与人性进行了一次解剖,并间接反映出社会及人生,是一部经典的传世名篇佳作。
农村缩影
《生死场》所写的农民的艰辛生活正是以一个局部群体作为侧面来反映整个时代的背景。在结构的处理方面,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在前十章中采取白描的手法深刻细致地表现出农民生活的贫困、落后与愚昧。农民日以继夜地干活,却过不上好的日子,得不到温饱,受着饥饿和疾病的煎熬。其辛勤得来的劳动成果却被地主阶级无情地残酷压榨。
女性意识与悲剧
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女性的生育、死亡以及病痛之类的描写,甚至还独立设立一个章节来表现生殖的痛苦,作者是采取一种对比反讽的手法来鞭笞人类的精神状态,因为女性生殖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神圣的仪式,而不应该被玷污。但作者在小说中却将过程描写得鲜血淋漓、痛苦不堪,一方面是为了从现实白描的手法体现女性的伟大与神圣,另一方面通过将女性生殖的理想化破坏,揭示了女性只是作为生殖机器而存在,突出了现实农村社会中女性屈辱的地位。所以《生死场》中的女性生殖描写是作者对现实中农村女性的一种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