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刻,世界安静。
以胜利的心情收拾早餐之后的残余。
刷牙、洗脸、抹香香。
皮肤感受到泉水的滋养。
天空微蓝。太阳还没有散发光芒。空气里裹着桂花的甜蜜。
美好,莫要辜负。接下来做什么?
点缀她。用自己的音乐。
她翻开《弹儿歌学钢琴》。厚厚的一本书,喜欢的歌曲都压着角。
弹《送别》吧,轻缓悠扬,应景。
手指轻轻落下,她称之为“黑天鹅“的钢琴发出高低错落的和谐鸣声。
她小时候就喜欢弹琴。家务之余,偷偷跑去邻居家,用玩具琴弹奏国歌和《山路弯弯》。
还好那时她没有条件学弹琴。
儿子每日练琴时的无奈与哭泣陡增她的矛盾与心伤。一想到要监督他弹琴,胃就隐隐作痛。
她仍然每天严酷地督促他。为了一技之长。为了敲开音乐的圣殿。为了个人修养。
说了那么多,他完全不理解,满嘴讨厌弹钢琴。最讨厌。
不再解释。武力解决。
期待他也悟出此时此刻,遇到不得不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的时刻。那是何时?
不知不觉弹完了第一遍。按照书上的指法来,非常慢地。竟然一点没错。
小得意浮上嘴角。迫切想要分享。
她打开手机镜头找角度。
饭桌上能拍到背影,茶几上能拍到屁股,地上能拍到洞洞拖鞋。
还是琴键高音区最后的扶手处合适,同时拍到脸和手指。
坐正,挺直腰身,抿嘴微笑,眼睛紧盯着谱子。
响起。叮咚叮咚。曲终。
看看录得怎么样。
视频中的自己显得紧张。头发没有梳理好。睡衣也很出戏。过分随意。
嘲笑自己。碎步跑到卧室。准备换身行头。
睡衣还是不换了,穿着多舒服啊,说不定一会还要睡个觉。省得麻烦。
头发可以遮一下,那么短,显得脸大。
帽子呢?在另一个屋里的衣柜里。
选哪一顶?既然是配睡衣,那就最简洁的这顶。麻灰色渔夫帽。
帽檐弯曲,戴上像个病人。罢了。
用丝巾遮住头发试试。
蓝花粉底的这条。蒙住头发,在脑后交叉,顺到胸前。
还不错。看不出短发。
她喜滋滋地坐回钢琴前,调整好镜头。
微微一笑,优雅地落指。
四个小节之后,错了一个音。不管,继续弹。
完结。
歪在沙发上看回放。
哈哈哈哈,笑得前仰后合。村姑弹琴装洋盘。笑死个人。
赶紧删掉。
扯下头巾。重新用梳子好好梳理头发。成型。
又坐到琴凳上。调好镜头。落指。
两句之后出错。重来。
第三句出错。再来。
第四句出错。继续。
末尾卡住。又来。
她跟自己较着劲。
这就是平常教导儿子的做法。错了没有关系,马上重来,一遍又一遍。
宁静的心湖好似刮了大风。
这支曲子听上去怎么不优美了?
她静静地呆立一分钟。
不如边弹边唱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很顺利,指法没有出错。可是这声音?怎么感觉高音处有点嘶哑。
力不从心。忍俊不禁。哈哈哈哈。
重来。降个调。
不好听,怪怪的。
恢复原调。不要歇斯底里。
唉,唱不上去啊。
喝点水去。嗓子好干。
又来。这次一定要成功。
还是不行。没有发声技巧,太难听。
要不这样,第一遍弹曲,第二遍来唱。
弹得将就,唱得很差,衔接不好。感觉十分紧张。
她一遍又一遍地看视频。
视频里的她越来越像自己的母亲,棱角分明,严肃有余。
小时候她就喜欢看镜中的自己。有时爬在桌上用小镜子照好几个小时。
那时的脸圆圆的,肉肉的,眼睛小小的,眉毛淡淡的。
在别人看来,一点不漂亮。
然而她自己喜欢。
她冲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微笑,傻笑,大笑。不说话。
她想知道自己睡着时的样子。
仰面躺在床上,手持镜子,眯着眼睛。
看不清楚。
忆到这里,她立刻闭着眼睛装睡,用手机拍了下来。
原来自己睡觉的样子仍是不好看。
窗外太阳已发出威力。昨日摘的一畚箕桂花都蔫了。香味又远又淡。
OK,最后三遍,不行拉到。
她调整好坐姿,集中注意力,一气呵成。
没有指法错误。没有嘶哑的歌声。没有那么紧张。
视频分享给谁呢?
谁是真正欣赏自己的人?
父亲?
他让陪练的她也要好好练琴,要练出个“名堂“。
不给他看。这不是什么“名堂“。
母亲?
她对此不感兴趣。
姐姐?
她忙着呢。
远方的她?
她一定会笑的。也会发来鼓励。
好,那就让她开心一下。
发送。
《送别》这首曲子真的很美。她趴在栏杆上想。
(2018年9月17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