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看毛姆的《刀锋》,也算吸引人,特别是书中的拉里,他的发展,吸引着读者的眼球与好奇心,跟着作者的文脉一直往前走。
目前看了三分之二,一直在想,本来是写众生形象的一部书,为何把书名叫“刀锋”?看到这个名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平时用的刀,刀锋言外之意,很锋利,很厉害的意思。用这个刀锋,比喻书中的哪个人呢,拉里吗,这个见首不见尾的神龙?还是艾略特,这个上流社会的外交家,行走的社会活动家?
亦或是其他哪个人物,或者压根就非特指,而是战乱中的人民,在战争后及后方所表现的种种。还有股票市场,也是经济的波动,如格雷公司的破产。
再回过头看书的开头:“剃刀边缘无比锋利,欲通过者无不艰辛;是故智者常言,救赎之道艰难。”——《迦托.奥义书》。
一把刀有两个面,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俗人只是停留在刀的一个面上,而要到达另一面(即所谓得救之道),就必须越过刀锋。
但是刀锋是如此锐利,寻常人难以越过。为何难以越过?因为在越过刀锋之时,刀锋将斩断你与尘世间的一切联系,而我们这些俗人是不舍得斩断的。
书中的拉里自小父母双亡,斩断了亲情;他抛下未婚妻伊莎贝拉,斩断了爱情;他放弃父母的遗产,斩断了财富。
用拉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急躁,对人随和,慈悲为怀,丢掉一个我字”。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去追求真理,追求人存在于世的意义。而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又有几个能丢掉一个我字呢?正所谓,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看来自己读第一遍,并没有完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只感到自己也想做拉里一样的人。
四处游历,寻求人生的真理。不怕吃苦,就怕走不出自己的局限,不知世间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