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课题研究
去年我区成立了规划办,进行了首次课题申报立项。我们的初衷是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可供研究的课题,不论大学校、集团校区还是乡镇办学点。特别是一些小规模的学校,没有骨干教师,缺乏研究的氛围,我们让每一个学校都有课题,借此创造研究的氛围。
但是依然有学校没有申报,期待今年第二届区规划课题有一些改变。
课题研究要基于问题,基于学校老师自己的问题。找不出问题,本事就是问题。
找不出问题,就无所谓研究,也就只能局限于当前,根本不可能实现突破和超越。
高效教研必须重视问题导向,要以真实问题作为研究的基础。要坚持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文字即成果的问题解决型课程实施策略,采取主题性、项目化、任务驱动式的教研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等方式,扎扎实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
发现问题是研究、探讨的前提,如果没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就难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智慧和实施策略。
对一线教师来说,培养问题意识和发现能力,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显得弥足珍贵。
问题的来源:
1. “挖”出问题
教书育人是系统工程,开放性、关联性、衔接性很强,表面看似独立的人物和事件,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与整体中各部分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善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善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是身处其中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意识和能力,也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必要途径。
写完一份教案,上完一节课,改完一摞作业,一个段落的工作结束了,但思想不应该停下来,静下心来想一想、找一找、挖一挖,很多问题就能浮出水面。
2. “读”出问题
读书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打开思维、触发灵感,借此对工作有客观公正的评价,对问题有深入实质的剖析。
读书要有选择性,突出针对性。有针对性地阅读,就是在跟某一方面的专家、行家、先行者进行心灵对话,能够以更冷静的心态反思教育理念,以更敏锐的思维审视教育措施,以更专业的眼光找到差距和切口,发现并提出真实问题。
3. “挑”出问题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工作干得怎么样,不能单凭自我感觉,应该多听听同行的评议,多吸收同事的意见。
同事之间,在为人处世上可以讲究和睦、和谐,但在工作上却不应该含糊,尤其是在原则性问题上,更不应该过于迁就。
教师要学会请人挑毛病,特别是在不顺利的时候,更应该如此。要善于相互“挑刺”,通过别人的视角,看看是措施失当,是方法失误,是观念失常,还是过程失策……挑出一个问题,客观对待,冷静分析,研究就有了宽阔的思路。
4. “聊”出问题
闲聊的时候,没有思想负担,思维最放松,看似无意,但在不经意间,却很容易“灵光一闪”,发现某些平时不容易觉察的问题线索,稍加整理,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有心人闲聊并不是真“闲”,而是带有一定的心理期待,敏锐聚焦话题中闪现的思维火花与教育智慧,从中抽出需要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