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曾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岁月的年轮,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饱含智慧的沉淀。时间的利刃,在我们身体留下皱纹的同时,也刻下了人生的大智慧。漫漫人生,一路进取,一路坚守。人到中年,越过越明白,越活越通透。中年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呢?我总结了以下7点和大家一起共勉。
1.不要过度劳累。余秋雨曾说:“一个人过度劳累,会损伤元气。”元气是生命的根本,通于天地,如果元气不足,人很容易生病。气聚则生,气散则亡,元气没了,人也就不在了。中年人越过越好的状态,绝不是透支身体,拼命赚钱,而是健康地活着。
2.话不过满。很多时侯,你以为自己见多识广,就随意评论他人,殊不知,你不过是略知一二。话不说尽,是对未知保持敬畏,是对生活保持谦逊,说话留余地,是一种修养。曾国藩也说过:“话不说尽有余地。”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话负责,逞一时之快,说话过满,是一种情商低下的表现。人到中年,说话要讲究分寸,话不能说得过满,给别人留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3.怒不过度。“气大伤身”绝不是一句空话。一项研究发现:人在发怒2小时内,发生脑卒的风险是平时的3倍。发怒时,人体内会分泌大量肾上腺激素,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对于中老年群体,强烈的情绪冲动,更容易诱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人到中年,保持一个好心态,从容地面对生活,是长寿的秘诀。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不要因为自己的愤怒,伤害了身边的人。
4.懂得知足。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大抵是因为追求的事物越来越多,很难得到满足。就像海伦·凯勒所说:“人总是不满足,有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人最大的痛苦,就是不懂知足,盲目地追求外物,而忽略了本身拥有。知足者常乐,快乐与财富无关,快乐在于内在需求的满足感。减少内心的欲望,降低心中的预期,会收获更快乐的人生。
5.懂得感恩。雨果曾说过:“忘恩负义是卑鄙的一部分。”不懂感恩的人,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为了一己私利,甚至可能恩将仇报。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德,不懂感恩,是人性最大的恶。感恩和人品是一个中年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如果不懂感恩,再优秀也没人愿意帮助你。
6.遇事不慌张。墨菲定律中提到:“人越担心出错,越可能出错。”人如果过于看重结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未知的结果上,容易产生焦虑。到中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看明白了一些人,也想明白了一些事,心性趋于平和。中年人的成熟,有时就在一瞬间,有些事经历过了,也就看淡了。遇事不慌,处事不乱,是一个中年人成熟稳重的重要表现。
7.做好情绪管理。发泄情绪是一种本能,控制情绪才是一种本事。作家刘娜曾说过:“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扳机的时候,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情绪上的失控,其实是内心的失控,最后受伤的还是自己。人到中年,一定要做好情绪管理。因为只有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才能控制人生。
人生过半,经历过风雨,欣赏过彩虹,世事多半是苦乐交织、悲欣交集。最有意义的事,不是得到全世界,而是保持个性,及时放下,知足常乐。愿精神的土壤肥沃,人间处处是乐土,幸福和美好常伴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