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登顶” 看文化自信》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破竹之势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且不断刷新成绩,同时哪吒形象闪耀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哪吒热”。从初出茅庐的 “三岁小儿” 到如今的 “百亿影帝”,这部影片不仅在票房上创造了奇迹,更在文化层面展现出强大的力量,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文化自信的磅礴魅力。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看点首推“传承”。影片中,三维动画技术让 “山河社稷图” 得以生动复现,神秘的八卦阵将《周易》哲学可视化,古老的青铜饕餮纹、典雅的汉代漆器色巧妙转化为绚丽的视觉特效。观众置身影院,在光影变幻间,仿佛穿越千年,与中华传统文化来了一场浪漫而热烈的邂逅。这种血脉与文化交织的情感共鸣,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深深意识到,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从古老神话中汲取灵感,以现代电影艺术为载体,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呈现,这无疑是对文化传承的一次精彩演绎,也让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然而,守正并非守旧,《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看头在于“新生”。电影大胆创新,塑造出与传统有所不同的 “一头六臂” 哪吒新形象。对于这一改变,导演以幽默又现实的方式给出解释:多余的两个头似乎并无实际作用,难道只是在一旁喊加油?这一创新之举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它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哪吒形象的刻板认知,在保留哪吒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为其注入了符合当代观众审美与思维的新元素。新编何须拘泥于旧有模式,这种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看到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坚守,更是对未来的开拓与创造。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也具有深远意义。电影业既是文化产业,也是高科技产业。为了实现影片中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特效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例如,在呈现虚空裂口、妖兽涌出等关键场景时,让妖兽动作绑定物理引擎,每条锁链都独立运算,开发出“动态美感” 算法,凭借技术创新攻克了诸多难题。片尾字幕中,138 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熠熠生辉,那些原本依赖国际团队制作的重点镜头,如今皆由国内团队精心打磨完成。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技术实力,更补足了行业向新而行的精气神。以 “魔童故乡” 成都为例,其在特效、配音等环节涌现出众多 “隐形冠军”,形成了 “由点带面” 的集聚效应。通过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服务平台、吸引人才等多向度、全方位的补链、强链、延链举措,更好地挖掘了传统文化宝藏,让沉睡的资源重焕生机,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文化自信的产业基础。
此外,“魔童” 还照见了经济的 “万花筒”。从日常消费品到联名汽车,电影 IP 在商业领域不断 “开疆拓土”,催生了消费新模式、经济新业态。周边产品的热卖,相关景点成为旅游热点,影视股的回暖等现象,都充分展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和促进作用。当前,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趋势愈发明显,电影成为新年俗,游客因电影而追寻故事踪迹去旅游、品美食,外国人也热衷于新春 “中国游”。文化已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这无疑让我们对自身文化的价值与影响力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也为文化自信赋予了更坚实的物质保障。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是一次全方位的胜利,它在文化传承、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等多个维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让我们明白,文化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成于创新创造的实践,显于产业发展的成果。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如“哪吒” 般的优秀作品现世,在文化的海洋中 “闹” 出经济新增长,“搅” 动发展新浪潮,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