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练习颜真卿的《多宝塔》这本字贴也有好几年了。
前不久在公众号看到颜真卿的书法提及到他是一位朝廷官员。
今日读《学问余秋雨与北大女生谈中国文化史》才知道颜真卿是一位爱国的大文豪。
他的故事很是让人震惊。由此也知道《祭侄稿》这本经典法帖背后血淋淋的故事。
颜真卿的文化人格,光耀千秋。具有这种人格水平的文化人在几千年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
安史之乱突然爆发时唐玄宗毫无思想准备,朝廷毫无思想准备,盛世危及就在于此。当危机轰然降临的时候,猝不及防的大地,只能等待着首先挺立起来的人格支柱。这第一个人格支柱,就是颜真卿。
唐朝的三分之一军队都掌握在叛乱者安禄山手里,唐玄宗着急而又凄楚的问道:“河北二十四军难道没有一个忠诚吗?”首先回答这个询问的居然是一个大文人。颜真卿当时真的不容易,因为他和哥哥颜杲卿都是安禄山管辖下的太守。颜真卿的所在地在平原,即现在的山东德州,颜杲卿的所在地是现在的河北正定。颜真卿首先起兵发表了讨伐安禄山的檄文[xí wén],并且在一天之内就募集了1万多士兵。由于他有巨大的号召力,黄河以北的反安禄山力量都纷纷靠近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集中了二十万军队,颜真卿被推举为主帅。
颜真卿领导的军队很快就和安禄山的部队交锋了,身在山东德州的颜真卿要与生在河北正定的哥哥颜杲卿互通信息,距离比较远,需要有专人联络,随时联络人呢?就是颜杲卿的儿子,一个年轻人颜季明。安禄山看到颜真卿起事后,他估计颜杲卿也可能策应,所以把颜家人全部扣为人质。通过颜季明的联络颜杲卿也终于起事了,这时安禄山就回过身去攻打颜杲卿所在的城市常山。
攻下常山以后,安禄山逮扑了颜杲卿。把他的舌头割下来,把他的手剁下来,用最残酷的刑法对付了这位了不起的英雄。随后人家30几口全部被杀害,颜季明被砍头。
在几乎全家喋血的情况下,颜真卿仍然坚持领导队伍攻打叛军。这个仗很难打,因为临时召集起来的人,缺少战斗力,而且当时唐王朝的战略有误,所以只能边打边走,经过河北一带,往南慢慢向当时正在陕西扶风的唐肃宗靠拢,最后终于汇合了。
对于严家的巨大牺牲,皇帝当然有高度评价,但朝廷总打败仗,也顾不上去纪念这个家族了。
两年后颜真卿自己用文章来祭祀牺牲的家人,其中最震撼的,就是那份祭祀侄子的《祭侄贴》。后来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法贴,世界上很少有这么一个艺术作品,即使不了解它产生的背景,一上眼卞被它淋漓的墨迹、痛苦的线条、倔强的笔触所感动。
这种最伟大的文化人格刻画了一个英雄的时代、英雄的家庭、英雄的文人,幸好有它,让盛唐即使破碎也铿锵有声。
安史之乱以后,各地的藩正各自称王,形成了藩政割据的局面。藩振本来应该被严格控制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在安史之乱的折腾中这里打打那里打打,每个地方的军事集团又各自为王。而且因为曾经与叛军交过手,而获得了存在的理由和力量。这对唐王朝来说又构成了大患。从河南许昌的李希烈,非常明确的与另一支部队联合起来,准备跟唐王朝唱对台戏,当时在位的唐德宗认为李希烈带了个坏头,如果其他的藩政也跟着效仿,那么唐王朝就不像样子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真正灾难,是他改变了社会结构一个统一的王朝,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王朝。
皇帝想来想去,觉得没有实力去打李希烈,能够做的只是劝诫和安抚。这个重任交给谁呢?皇帝想到了七十四岁的颜真卿,其理由非常充分的:第一你李希烈过去打安禄山立过功,但第一号功臣应该是颜真卿,他完全有资格居高临下的教育你;第二颜真卿的年龄那么大你能把他怎么样?
颜真卿,住在了李希烈那里,了解他的情况不断的说服他。李希烈开始还希望颜真卿能做他的军师为他起草自立为王的文件,用尽了流氓手段,颜真卿非常愤怒。
李希烈说你在这里胡言乱语,我要把你推出去烧死。李希烈下令把颜真卿推到烈火前,颜真卿面不改色;好几次又把她推到土坑钱要活埋,颜毫不屈服;于是李希烈就把他关在一个庙里。颜真卿的态度非常明确。他对身边的人说这就是我的坟墓,我准备死在这里。在虎狼窝里,颜真卿生活了近两年,他不断劝诫李希烈阻止谋反。
后来朝廷在其它地方采取行动,杀死了李希烈的弟弟,李为了报仇意思了颜真卿。遇难的那一年,颜真卿已经是76岁高龄,他用生命捍卫了大唐文化的最后一丝尊严,也为中国文人在政治灾难当中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最高的表率。
颜真卿用生命捍卫了大唐文化的最后一丝尊严。
知道了颜真卿本人的爱国精神及他家族的沉重故事,以后临摹他的书法心怀敬佩更有动力,他的书法气势磅礴,踏实厚重,与他人一样大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