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性、发生频率和隐蔽性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地域遍布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其中初中生占42.5%。校园本是学习的一方净土,学生本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但近几年曝光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触目惊心,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给涉事人员带有严重的影响,在其心中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不仅会困扰当前的生活,甚至会祸延往后的人生。
2015年6月25日在我身边发起了一例校园暴力事件,数十名女初中生放学后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轮流殴打一名与其同级的女生,并对其进行语言攻击,,最后造成被欺凌者身体多处受伤,很长一段时间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事件,并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受害者家长进行疏导。由于双方在校发生的小矛盾未能及时得到处理酿成的一大悲剧,不管对涉事双方极其家庭还是学校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因素,暴力的发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有其潜藏的内在因素和令人深思的外在因素。
从家庭环境因素看,在此校园欺凌案件中,主导者从小就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外谋生,与爷爷奶奶缺乏交流,父母对其生活和学习关心很少,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并不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有心事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再大点范围,社会上校园欺凌的参与者,其家庭环境可能存在教育偏差,家长情绪控制力差等问题;更甚者可能父母离异,家庭不和谐,家庭缺少温情,家庭成员之间交流少,在发生心理问题时得不于父母的及时沟通交流,从而采取偏激的方式去解决自己与他人的矛盾。
从同学关系看,欺凌者处于青春叛逆期,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不成熟,往往喜欢那种恃强凌弱被他人“崇拜”的感觉,愚蠢的认为自己很厉害,很酷。在此校园案例中,多人围观轮流殴打,就会让欺凌者从心理上觉得自己在“展示威风”。而受欺凌者,往往缺乏社会交流能力,没有得到与他人正确的交流方式,在遇事时缺乏倾诉对象和求助人。
从社会环境因素看,当今网络的发达,通过大众传媒,青少年接触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和黑帮内容以及受社会上一些暴力新闻的影响,使得处于叛逆期的他们“跃跃欲试”,遇事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用暴力解决问题。
从校园环境因素看,大部分欺凌者在学校中成绩并不优异,从而在学校强有力的约束下,压力剧增,从而感到压抑,师生关系不融洽。而学校对于此类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往往采取批评斥责的教育方式,在事情发生时缺乏有序和谐的氛围。学校缺乏校园欺凌的预防措施,让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能及时了解校园欺凌的后果之严重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从而以身试法。学校和老师应更注重预防校园欺凌,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疏导,在事情发生前采用沟通的方式解决好问题,防止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升级。
校园暴力层出不穷,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学校要重视对校园欺凌危害的宣传,做到说教与惩处并行,让学生心生敬畏;社会要规范影视作品的播放,避免将青少年引入不规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社会的暴戾之气。青少年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减少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