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热烈的追求,林徽因的内心波澜起伏,徐志摩的洒脱、浪漫不羁的天性,都是她所欣赏的,也是她无法把握的。她是喜欢徐志摩的,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浪漫,徐志摩的满腔激情和爱恋叫人难忘。
她却无法回避徐志摩已经有婚姻的现实,如果接受他的感情,就意味着会给另外一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影子是徽因心中抹不去的疼。面对已经有了家室的徐志摩,林徽因想到了母亲在家中卑微的地位,想到了大家庭的争斗,想到了少年时代家庭生活的阴影,那个阴影一直追随着林徽因,是她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噩梦。
林徽因接受过良好教育、出身于名门、她不会再去选择母亲那样的生活。况且徐志摩的家中还有一个出身名门、聪明能干的张幼仪,虽然他们两人不再是夫妻,但她为徐家生了个儿子,又会为人处世,深得徐家二老的赏识,在徐家的地位稳如泰山。
林徽因忘不了家中父母之间的一场场争吵,忘不了母亲不停地哭泣,忘不了母亲被遗弃的苦。如果接受了徐志摩的爱情,母亲的悲剧就会在张幼仪的身上重演,她不忍心给另外一个善良的女人造成伤害。
从小看惯母亲泪水的她,不希望另外一个无辜的人再有同样的经历了。当徐志摩要求林徽因许他一个未来时,林徽因回绝了,虽然她是爱徐志摩的,但却听从了理智的召唤。她的见识高于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她虽然为情所伤,却没有为情所困。
徐志摩追问:“就为了成就那虚无缥缈的道德?”林徽因说道:“道德不是枷锁,而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不是没有来,只是无缘留下。
”是啊,康桥之恋是美好的,是浪漫的。但林徽因的这段感情却遭到了整个家族的强烈反对,家人怎么能容忍她去插足别人的家庭?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尤其是两个姑姑,她们都很有见识,也爱林徽因。在姑姑的心中,林徽因是名门之后,又接受了新式教育,她是见过大世面的大家闺秀,身份高贵,完全可以找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怎么可能去做填房?
虽然徐志摩离婚了,但他也是个有孩子的人,和他在一起,肯定会辱没林家的名声。母亲更是反对,林徽因一直是她的自豪,她怎么甘心心高气傲的女儿也去受苦?她不同意女儿的这段感情。况且,林徽因的身边还有更优秀的人选——梁思成icon。
最终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这也是她家族的选择,因为双方的家庭更加门当户对。有人说她选择了一栋稳固的房子,而没有选择一首颠簸的诗,可见她还是理智的。
梁思成是个优秀的青年,年轻有为,性格温和,更是名门之后,深得林母的欢心。
对她来说,嫁给梁思成,女儿幸福不说,自己今后的生活也会有了坚实的靠山。
林徽因是个理智的人,像她那样年纪的堕入情网的女孩子,大都是任性的,不顾父母的反对,一意孤行,但林徽因却有一种天生的理智。她在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非常有主见,权衡之后最终选择了放弃与徐志摩的感情。她郑重地珍藏起了徐志摩的情感,报以最深情的凝视,她理性地选择使未来的人生道路变得更加踏实。
林徽因她很理智,她说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我,他是用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十六七岁,有这样思想,不愧为名门大家闺秀,林徽因理智选择,也影响后半生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