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灿烂千阳》,已是深夜,合上书,却无睡意。
一.玛丽雅姆
主人公玛利雅姆出生于1959年,是阿富汗有钱人的私生女,她和母亲被安置在乡下的小泥屋里。同父异母的哥哥们定期送来日用品。父亲每周四来看她,给她带来礼物、给她讲故事、带她去钓鱼、带给她人世间最美好的温情。
玛利雅姆坚信自己也能拥有生活所能给予的美好和慷慨。
父亲在城里拥有地产、好几家商店,最令玛利亚姆感兴趣的是父亲还拥有一个电影院。电影院大厅玻璃柜里展示着各种印度电影的海报,放映大厅还会播放美国动画片,每周二为儿童观众提供免费的冰激凌。
然而,当玛利雅姆提出想到父亲的电影院去看一场迪士尼出品的《木偶奇遇记》电影时,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是啊,陌生的孩子还可以得到免费的冰激凌,而自己,却只能得到冰激凌的故事。
母亲害怕女儿离开,怕女儿会受到伤害,更害怕失去女儿。她不惜以死相胁:如果你离开,我就去死。
然而,这依然阻止不了年轻的玛利雅姆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对能融入父亲家庭的渴望。
玛利雅姆偷偷地走了。当她历尽千辛,找到了父亲的那所气派豪华的大房子时,却被拒之门外,被告知他要找到人出远门了。
心有不甘的玛利雅姆不肯离去,露宿街头。次日清晨,当看见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就在楼上的窗帘后面,她不禁悲从中来,心肝俱裂。原来,母亲说得是真的,他不是真心爱我。她之所以来看我,带我礼物,是为他自己赎罪,在名誉面前,他永远不会在意这个私生女。
读到这里,我也哭了。父女欢笑嬉戏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15年的相守相伴,难道是虚情假意吗?
悲惨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当玛利雅姆回到泥屋,却发现母亲上吊自尽。玛利雅姆方知悔恨。
无依无靠的玛利雅姆被父亲接到了大房子里。这里生活着父亲和他的三个妻子、十个孩子、众多的佣人,却容不下她这个私生女,不到一个月,玛利雅姆被父亲嫁给了坎布尔一个四十岁的鞋匠拉希德,从此过上噩梦般的生活。
玛利雅姆出嫁前对父亲说:“曾经,我很崇拜你。”说完转身离开。这句话,再次让我流泪。
二、莱拉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叫莱拉,是玛丽雅姆和拉希德的邻居。1978年出生在喀布尔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
1992年,战争爆发,莱拉两个哥哥、父母先后死于战火,青梅竹马的恋人全家逃亡。
拉希德在废墟之中把莱拉挖出来,带回家。拉希德编造谎言说莱拉的恋人已死,接着向莱拉求婚,莱拉此时发现已怀上了恋人的孩子,答应了拉希德的求婚。
玛丽雅姆一直没有生下孩子,虽然二十多年来遭受着拉希德的虐待,但见到丈夫又娶莱拉,依然是很痛苦的,她怕被拉希德逐出家门,因此仇恨莱拉。
莱拉生下了女儿,拉希德非常失望,从此,莱拉和玛丽雅姆一样,遭到拉希德的虐待。
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关系渐渐发生了改变,她们一起做家务,一起带女儿,经常同时遭到丈夫的暴打,同病相怜使她们成为了朋友。
于是她们带着女儿一起逃亡,被追回后,又受到了更加残酷的家暴,三人被关在屋子里,几乎饿死。
莱拉又为拉希德生下一个儿子。
时间到了2000年,莱拉遇见了昔日的恋人塔里克,方知拉希德编造了谎言。
拉希德得知莱拉和塔里克已经见面,更加残忍地殴打莱拉,几乎要被打死,这时候,玛丽雅姆举起铁锹,砸死了拉希德。
玛丽雅姆请莱拉带孩子立刻离开,她自愿伏法,要是都逃走,两人都要被追捕。
三、父亲的信
玛丽雅姆被处死后,莱拉带着两个孩子和塔里克结婚了。婚后,莱拉还实现了幼年时的梦想,成了一名教师。生活舒适而安宁。
莱拉不断地告诉自己,是玛丽雅姆用生命成全自己,使她得以走出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
莱拉来到玛丽雅姆童年时候生活的地方,泥屋依然在,结满了蜘蛛网。
莱拉来到玛丽雅姆童年时的老师毛拉的家。毛拉的儿子接待了莱拉,递给了莱拉一个盒子,这是玛丽雅姆父亲留个玛丽雅姆的遗物:一个信封,一个牛皮袋,一盘录像带。
莱拉把录像带放进录像机,荧屏上播放的是迪士尼出品的《木偶奇遇记》。
牛皮袋里是厚厚的一沓美元。
信上是父亲的忏悔。战争中,父亲失去了妻子,大部分的儿女,财产,此时,父亲方知生命的可贵,亲情的可贵。他怀念和女儿一起度过了那些美好的日子,父亲曾经几次去探望玛丽雅姆,玛丽雅姆都避之不见。父亲能理解,是自己为了所谓的名誉,把的女儿推进了火坑,然而一切都太迟了。
最后全书引用了一个阿富汗人家喻户晓的诗句作为结束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