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坏计划好过没计划。
“创业如此,个人成长方面也是这样,大胆尝试永远胜过平庸保守。”
很多人迟迟没有行动的理由就是‘我还没有一个周全的计划去完成我的个人目标》”
这两句话,真的是打动了我的小心脏。我还记得小的时候,父母会让我写保证书,但是由于自己对于自己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那个时候的自己哪里懂得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可以做到这样事情了?或者是,完成这件事情,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了? 所以,经常很频繁的被父母称之为“言而无信”,大帽子就这样被强制的戴上了。
其实后期的,在初中的中考,高中的高考阶段,都有尝试给自己制定一些计划,无非就是今天要做哪些事情,但是无意例外的就是很多东西没有做到,甚至没哟一门是做到了的。
在大学里面,大一还经常跑跑图书馆,之后就打球什么的了,但是私底下还是会喜欢看书,偶尔的买买书看。有的时候会写日记,说说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规划,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却也还是很跳跃的在优秀着。不稳定,是不是的就突然冒出来这样的,全凭心情。
计划制定最猛烈的应该是2014年工作失意之后的2015-2017这几年。就是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就变成了现在这种很糟糕的样子。我着急啊,我心里当然责怪自己啊,觉得自己很没用,工作都找不到一个,都没有很正经的好好拿过工资了。心里抑郁的时候,一年半载的根本就没有睡好觉过,重视想的很多,忧心忡忡的样子。
2015年的时候开始报班开始考试,开始到处旅游,去经历一些事情,去看书,去回味之前遇到的人与事。感觉自己的心智慢慢的被打开了吧。而后,就有了一个记录自己每天学习时间和内容的小习惯,也开始汇总每天外出散步5公里的一个记录。
时间稍微久了一点,却也慢慢的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小的习性,或者会相应的调整自己的一些计划,会比较灵活的在之前不够适合自己的计划上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例如: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刚开始会很注重自己每天花费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面,但是开始的阶段,都是听着视频,时间在记录但是自己也很有可能在同时玩手机。 后来,这样单纯只以时间作为参考价值,很片面,甚至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一种勤奋的低效学习者,甚至在你的付出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时候,你会很丧气,也很有可能对自己丧失信心,甚至就认定自己不做这个事情,就会完全放弃再次做这个事情。
2016年的市政二级建造考试,自己每天上班之余花费2小时学习,说实在很苦逼的,那个时候也还有工作上面的一些烦心事。结果准备了3个月,结果考试只有43分,120分的试卷60分合格。结果出来做之后,就对自己的考试丧失了信心,当时我的内心是很受打击的,想放弃。觉得自己这么苦逼死为了什么。
2016年年底出门玩了一圈,心里面的郁积就放空了。再回来就开始了2017年日常5公里的热身慢跑2-3公里。决定,自己要是在今年跑一个半马,要养成跑步的习惯。工作上也要更加努力,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在一步步的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2017年市政二级建造师,给自己准备了近2个月的时间准备复习,自己也算是后期用了很多心思,冰洁总结了自己去年的失败经验,甚至知道了自己在复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精神压力,知道自己会时不时的打退堂鼓,心里有所预知,在真的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自己是心里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的。
今年的市政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出了考场我就知道自己这次肯定可以通过,即使分数不高,自己也是很有机会得到比60分更高的分数的。
而后,就发现自己通过这一个2016年备考的过程,以及2017年的备考过程,我若真的成功全取决于2016年的“失败”。如果你没有对比的过程,你很难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在“100天阅读33本书”的一个小小私人群里,遇到了一个女生。想要去做100天阅读33本书,其实她生活里面的时间挺多的,但是她很害怕自己做不到而被人嘲笑什么的。真的,就是在她身上看到了1年前的自己。
总是更加看非根本的东西。这一个问题的初心是什么,那么我从始至终就只在意这件事情,其他的全然不顾。害怕自己做不到而被人说,其实自己的初心就是想要完成这个100天阅读33本书的事件。那么从我的角度看,就是做到这件事情,一次做不到位是很正常的事情,无非就是尝试多少次的时间,只要最终自己做到了,那对于身边那些人,又有什么问题吗?
2.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专业技能、跨界技能、学习能力、性格。
3.形象和能力同样重要。
在还没有惊世之前,先做好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