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的教学花了三个课时,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 了解常识 整体感知
一、导入部分: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二、文学常识: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全椒(今属安徽)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没有主干,主要接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儒林”的丑恶形象。
3.科举制度: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时期,成型于唐朝,清光绪三十二年被废除。有比较完整的体系: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院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三、熟读课文:
1、找出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老太太等。
情节:范进中举前后变化和周围人的不同态度。
环境: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世态人情。
2、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2):范进中举前穷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
第二部分(3-11):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喜极而疯
②(6~9):屠户治疯
③(10~11):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第二课时 探究文本,分析人物
一、探究文本
1、文章是怎样描写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的?
文章通过正面描写,展现了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①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好了!”写出了范进惊喜过望的心情。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下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②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儿,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③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④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2、文章写范进的喜极面疯,其他人有何反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突然和严重;
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众人拉不住--烘托范进中举之后疯劲儿之大。
这些侧面描写,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对人灵魂的扭曲。
3、对功名的热衷从哪里可以看出?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地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明便欢喜得疯了。鲜明的反常,充分表现了他的利欲熏心,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二、分析人物
1、把范进中举前后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2、从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分析人物形象。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视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的市侩性格。
3、其他人物:张乡绅是城中望族,为什么会来拜会范进,并且又送银又送房?乡邻们在范进中举前后又是如何表现的?写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猾,范进中举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表明他急于拉拢新贵,想要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众乡邻也是麻木冷漠,尖酸刻薄,趋炎附势,唯利是图。在范进中举前后也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了封建时代的世态炎凉。
作者借对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的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
第三课时 延伸讨论,总结手法
一、延伸讨论
1.课文写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是什么?
多年不中,一下子中举,喜极而疯。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
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地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3.你觉得范进中举却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1)喜剧。理由是:①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治疯运用了夸张手法;②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平头百姓趋爽附势的嘴脸;③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2)悲剧。理由是:①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试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②把知识分子柬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社会的悲剧。
二、总结全文
1、课文的主题: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运用讽刺让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丑恶的道德风尚。
2、写作手法:对比,夸张,讽刺(直接写实)
三、布置作业
必做:完成本课练习册
选做:阅读《儒林外史》
本课的教学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不过由于本文的可读性很强,课上起来倒不是很费劲。本想着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呈现,但无奈学校计划的课时紧张,毕业班的学生精力有限,最终还是放弃了,今后可根据想法尝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