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得到专栏【武志红心理学】的课程,我希望通过每个主题的复盘分享给你,一块觉知我们自己,一起成长,一起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在开始之前请你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①拿出一张纸写下你最常说的一句话。再去问问和你相处最多的人,在他们听来,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又是什么。接下里看看,这两句话,和你的人生有什么联系。
②拿出一张纸写一下,或者在心里默默想下,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权威
③写下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三个细节也行。然后试着把它们的完善,写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相关人物,以及你在这三个情景中的身体感受和情绪体验。
1
意识层面的东西,我们很容易觉察到,我们会说这是我做的选择,而潜意识层面我们不能清晰的感知到,所以会觉得这不是我做的选择,这是命运一般的外在力量推动的结果。我们的外在命运和我们的内在想象(也就是内在意识潜意识)是镜像关系,一个人的外在现实,是由他的内在意识所决定的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外在力量”。
那什么是意识和潜意识呢?以冰山做类比,潜意识是水面以下部分,意识是水面以上部分。从数量上看,潜意识是大部分,显意识只是冰山一角;从层次上看,大部分潜意识支持了显意识。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如何看到自己的潜意识,如何从水底看清自己,甚至将自己的冰山意识抬高,让更多的潜意识漏出水面。
2
“自我实现的预言”就是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会爱上自己说的那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自恋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刚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很自恋其实是带有一定贬义性的,但是随着深入地学习思考心理学自恋的的确确是人类的本质,就像那句俗语所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们常说的话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把积极的话语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把消极的话语不当做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的结果。
3
让我们想下抑郁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它就像一个过滤器,会让我们忽略积极开心的消息,反倒去关注那些消极悲观的坏消息,这样就证明我的抑郁是有道理的。怎么才能打破这种局面呢?
①觉知或者改变自己的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有“体验”帮你去发现。
②若你想要积极的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
③问自己,我希望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呢?我过去在什么时候体验过?调用自己的回忆去体验当时的感受。
觉知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改变自我实现的预言需要从体验开始,天天给自己树立目标只是在意识层面,而你的潜意识却如此的不堪一击。有时候我们总说事与愿违,但这个“愿”到底是什么呢,表面上追求的这个东西,可能潜意识是否定的。希望我们能够认识到潜意识,利用潜意识实现自我的预言。
如何改掉习惯
这让我想起了《暗时间》中提到的关于改掉我们的坏习惯的一些方法:
①认识到习惯的改变绝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承认它的难度。
②如果你真想改掉习惯,需要在过程中常常主义观察自己的行为,否则习惯会以一种你根本觉察不到的方式左右你,让你功亏一篑。
③可以把居住在内心的那个非理性自我当成自己的孩子(你要去培养他),或者当做你的竞争对手(你要打败它),总之不能当做自己。
怎么说呢,我们每个人在平时的说话举动中就已经揭示出我们内在的信念了,信念在生活中具化为各种故事,选择哪种信念就会衍生出哪种逻辑。曾经发生在高中时的一件事情,看过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讲到潜意识,每天对自己说“我一定行,我一定可以”,这种类似打鸡血的东西,可能有很多人是很讨厌这种的,此时在我现在看来,可能是缺少了一种方法论去指导你或者说你并没有找到这个方法论去实现你潜意识的预言。
4
我们已经知道命运不是由外部力量所决定,是我们潜意识决定也即自我期待所决定,那么这种自我期待真的是我们内心的期待吗?其实从儿童时期,我们的“权威人物”-父母他们所说的话他们的态度行为,那些积极的、消极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即所说的罗森卡尔效应(如果权威的一些人对我们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由此给我们启发,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权威,可以是我们的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是否给予我们积极的期待呢,当我们作为别人的权威时是否可以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期待?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说“你是好的,越是重要的人告诉你越好,这个影响力就越大。
自恋是一股能量,他人的期待也是一股能量,当这两股能量相合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力就会被激发,而这两股能量相悖时,一个人的生命就会被撕扯。最好的情况是,如果这两股能量可以融为一体,建立深情的链接来就最能激发出生命力,那样我们不仅能自然而然地追求卓越,同时也会去享受幸福。
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影响很大,很多东西成年后很难改变。但我们不能拿小时的经历做挡箭牌阻碍现在的成长。很多时候我们立志要努力奋斗,意识上告诉自己要行,潜意识却没有承认,没有认可。更多的体验是碰到一件事自己无法突破,就把自己限制住了,可能意识上不甘心,潜意识已经认输了。我们学到了想要突破就要从体验开始,给自己制造机会,多体验那些积极的预言;调用自己的回忆,去体验当时的感受。我觉得更多的体验应该要自己去创造,比如你学某项技能,快速掌握它的“最少必要知识”,刚开始时平静的接受、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尝试,观察哪里可以改进,再反复练习,观察自己哪里可以再改进,再反复。如此反复循环,尽快开始这个过程并且尽快度过这个过程。这样每当你改进一点点时你就会有很深刻的体验就会增加你潜意识的积极性。
5
美国网球教练加尔韦在他的书《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中提到,自我是分为“自我1”和“自我2”两部分的,即头脑、意识层面和身体、潜意识层面。我们往往凭借的是头脑、意识层面来分析对“自我”分析进行评判,但这种评判不利于发挥我们的潜能。我们不应该把“自我1”当做自我,思维只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不要去理会思维层面的分析,专注你所做的事情,这时潜意识里的“真我”和事物的“真我”相遇,你的“自我”会消失,时空感也会发生变化,你会专注在具体的动作里,从而获得高峰体验的感受,简单来说即放松而专注。这在体育中应该更能体验到那种高峰体验。相信在生活中应该也会这种情形,你体验过吗?欢迎和我来分享哦。
“身心合一”的确会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但竞技场上的王者都有“舍我其谁”的霸气,追逐“我必须赢,我比你强”的自恋。怀有“我必须赢,我比你强”这种自恋的人他们追逐的是自我的成就感,而非单纯的胜利结果。在团队作战中,他们会把自己的挫败感转嫁给队友,从而影响这个团队的发挥。比如说奥尼尔和科比,因为竞争导致湖人王朝结束。在激烈的竞争中,人的能力会增强,而人性也会得到充分地展现并逐步地完善。
我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状态,一个是如加尔韦所说的“身心合一”获得高峰体验;另外一个是追求“我必须赢”的自恋。我们该如何选择决策呢?我觉得追求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要把自我1当做自己,它只是一个工具,可以更好的为我们所服务,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就ok了。
6
自我期待、权威性期待、自恋性竞争、身心合一的体验,这些复杂的人性力量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脚本。“轮回”即“强迫性重复”,不管是开心的体验还是痛苦的体验,我们其实都在强迫性地重复我们的人生脚本。要想打破这种轮回,就要先有觉知,不然你的人生就是按一个脚本在不断轮回,这有何意义呢?
7
最后分享一个如何读懂自己的生命隐喻(一个关键的生命事件):
四念注:精细地觉知自己的身体感受、情绪情感、和思维,以中正的、不带评判的态度,只是如是如实地观察。
①“具体化”回顾,回忆当时的情境、细节、时间、地点、周围的东西等越详细越好。
②探究感受,使用四念注法来结构化地观察自己的心理活动。可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我的身体感受是怎样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还有我的内脏等。二我的情绪情感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三我的思维是怎样的?我在想什么,我有一些关键性想法出现吗
③不带评判地去觉知,保留觉知者的视角,不要把它当做自己,流动而不成为,让一切感受与想法流经自己,不压抑不克制,任其自由流动。
④慢慢来,我们防御的主要是不愉快的体验,我们把不愉快的体验和我们自己的意识隔离,所以导致了潜意识的产生。体验分为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深入潜意识会真切碰触自己体验的历程,不能急,像剥洋葱那样一层一层来,不能逃避自己的任何体验,要拥抱它们,让它们流经自己。
希望我所写对你有用,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