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兔小月
说起成功人士,我们头脑中第一想到的是什么?马云?比尔盖茨?乔布斯?巴菲特?亦或者是你所在行业的哪个大佬……
其实,对于“成功”,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或许,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一生。有人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人从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无论标准如何变化,马云等人,在很多人看来,都会认为他们属于成功人士,因为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个人价值,更实现了社会价值,推动了整个行业甚至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想,抛开中国人的谦虚不谈,来这世间一趟,很多人都会希望自己或多或少能为一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是,后来慢慢发现,连修身齐家都没有做到,治国平天下的程序根本无法推进,心有余而力不足。
周末的时候参加了一场讲座,从上午9点开始到晚上9点,从如何有效阅读到实现财务自由,从人工智能到个人时间管理……在大多数人眼里,各位老师也都属于他们领域的“成功”人士。聆听她们的经历,发现这些人真的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下面我一一进行复盘。
1.脱离舒适区,勇于改变
首当其冲的要数这一条。几乎所有的导师都很乐于给自己找虐,不断地去挑战一个又一个的未知。他们一旦觉得自己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发挥到极致,未来进步空间很小,就会果断脱离这种舒适区,无论年龄、地域、薪资……有的甚至跨界到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从头开始。他们唯一追求的就是:我怎样能使自己更好,怎样才能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其实有时候反过来想一想,这和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教育要稳重、要踏实、要按部就班,我没说这是错的,量变产生质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父母忘记告诉我们要创新,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人云亦云,脚踏实地应该是建立在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事情上,否则就成了愚昧的死守规则。我们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尝试、去突破、顺势而为逆势思考,不断倒闭自己适应并改变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尽可能的去变成更好的自己,乃至创造更好的社会。
2.学习能力极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种说法:学习成绩好是因为脑袋聪明。我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听同学们议论谁谁谁不看书考试还分高,谁谁谁一直看书就是成绩提不上去。真的是因为聪明,智商差距大么?坦白讲我到目前为止觉得这真的是一种悖论。我不否认这个世界有天才,但以我们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智商。后来我发现,这两者之间主要差在了学习能力,前者主要掌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他能把这种方法迁移在任何学科,从而提高了效率。
这些老师都是能力迁移者的典范。为什么即使跨行跨界,也能做的风生水起?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转型并非真正的白手起家,他们已经几乎完全掌握了某一行业或职业的方法论。他们的转型是在原来固有的知识体系上,运用方法论,对自己的现有职位进行完美的迁移,他们内在的知识体系已经融汇贯通,这需要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我相信,这样的人,在任何行业,他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对于刚入行业的小白,到处乱窜还在问为什么别人能成功而自己却不行,因为你连一件事情都学不会做不好,还妄想多做几件?
3.对自己的时间负责
今天距离2018年已经剩下99天,每一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很多新年计划,我今年要……往往到年底了,大多数的状态依旧是我今年要……目标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当我听到有的老师五年里仅仅利用中午一个小时考到美声十级,有的老师利用每次飞机飞行时间半年翻译完两本书,更有的老师说:每次快到年底的时候,我就会总结复盘这一年发生的,总觉得在年底再加一下油,我就能把明年的计划也提前完成。
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为什么别人的24小时可以做出来那么多的事情而你却只能日复一日?关键在于时间管理,没有计划不行,有计划没行动还不如不计划,牛人都是勇于脱离自己的舒适圈,而我们还在纠结今天早上被窝好暖和好舒服我再眯几分钟。
比尔盖茨说马云和自己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很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冒风险,抱着迫不及待的态度,想到就要去做。优秀的人真的很多品质都是共通的。想起前段时间农药的一个段子:普通玩家才看段位,优秀的玩家都是自定义。
愿有一天你我都能够自定义自己的人生!
兔小月,忠于写作的90后法律人。
早起、读书、健身,以梦为马,野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