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数字极简》,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著有畅销书《深度工作》,这本书是他的新作。
在《深度工作》中,卡尔·纽波特探讨了智能设备对于深度工作模式的不利影响。
而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探讨了智能设备给生活带来的干扰,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提出了数字极简主义的概念及方法,提倡把「少即是多」的主张应用到数字设备的使用中。
1.听书笔记
01)「数字极简主义」:将线上时间用于少量经过谨慎挑选的网络活动上,然后欣然舍弃其他的一切。
02)数字极简主义的核心原则
*不要贪多。人们容易被某个应用程序或者服务的微小益处所诱惑,却忽略了代价。如果用生命成本去衡量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舍弃的数字习惯。
*优化必不可少。当你用生命成本作为基准,判断某种技术对自己是否有帮助之后,你还要仔细地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这种技术。
*意图使人满足。有目的地利用新技术的过程本身就会给人带来满足感,因为你清楚自己不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成本。
03)数字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数字清理,定下技术使用规则后,进行断舍离,坚持30天,重新选择技术,培养新习惯。
*找回独处时间。散步,专注自己想法,理顺思路;写日记,摆脱外界信息影响,组织自己的想法。
*少点赞,多见面。不要再把社交媒体当做你维持低质量人际关系的工具。
*去做高质量的休闲活动。一类是手艺活动,一类是社交活动,比如以桌游为代表的超负荷社交活动。
2.听书感想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带来了困扰,于是有人开始践行极简主义,进行断舍离,只拥有使用保存少量必要的物质,不让过多的物品占用自己的精力和空间。
数字设备大行其道,网络内容海量爆发,是时候尝试数字极简主义,来一场数字化的断舍离,使用必要的设备、少而精的程序,观看少而优的内容。
想要做到数字极简主义,我们需要理清楚两个问题:
一是,谁为主体,谁为客体。
技术发明出来,是为了解放人的双手,扩大人的体力,延伸人的智力,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生活。
一言以蔽之,技术工具是手段,而人本身才是目的,才是使用技术的价值尺度。
无论是曾经的机器技术,还是如今的智能技术,都是为人所用,都是为人服务。
我们要做的,是恢复作为人的主体性,有所选择、有所区分地去对待技术工具,在智能手机、电脑的使用上,不被它们误导乃至控制。
二是,时间不可再生,注意力聚焦哪里。
对于技术的使用,对于网络近乎无限内容的关注及消费,是存在成本的,最直观的成本是时间,而最本质的成本是生命。
使用多久的智能手机,刷了多久的网络帖子、短视频,看似是花了一些时间,有可能无所事事躺平一天,可实质上是个人一段生命的低效使用,甚至是浪费。
借鉴梭罗新经济学的观点,「一个物品的价值,是用来交换它的生命的总和」,使用数字设备也是如此,使用的成本,包含一段不可再生的时间乃至生命。
如此宝贵的时间及生命,如果不用在无所事事上,不用在随波逐流上,不用在八卦吃瓜上,还可以用到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呢?我们还可以选择把注意力聚焦在哪些有价值的事情上呢?
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成本上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而投入不同的活动及事情,产生的收益大不相同。
任由数字设备、网络信息硬控自己的生活,短暂的多巴胺满足后,留下的是空虚寂寞懊悔,而自主选择重要事情,专注个人成长和亲密关系,会收获满满的充实感掌控感幸福感。
如果你渴望成长,期待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时候开始一场电子断舍离,践行数字极简主义了。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