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记录了一个丑陋的我。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点不开心的呢?
——是在晚上,很冷的风,我穿的很少,我感觉很冷,可是我们在围着给上司拍照,我觉得很无聊且浪费时间,而且我感觉我被她们忽略了。
然后我像不懂人情世故的小孩子那般,主动提出先离场,全然不顾可能会给大家造成不好的感受和印象。
表面上,我是尊重了自己的心情,实际上,我把自己推向了一个危险的处境,我并没有用情商和智慧保护好自己,而是给她们留下不懂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印象,这些在职场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品质,加重了日后被边缘化的可能性。
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我没有在这个年龄该有的成熟和智慧。这让我感到难过。
后来在和同事们逛古街小店时,我逐渐觉察到自己没那么开心。
可能是我在这个氛围和环境里面没有感到充分的放松,我讨厌自己做出迎合的姿态,我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只有在超级爱我、以我为中心或者气场比我还弱的人面前,才能感觉自如,能找回自己的想法并且敢于坚持做自己。所以我讨厌在群体里面,尤其讨厌学生时代的春游、秋游,公司团建旅游,在那样令人不安的场景里面我还不能离开,只能被迫迎合、难堪的沉默,没有人有兴趣跟你说话,然后你只能用干哑、拖沓、单调的声音说一些无关痛痒、极其无聊的附和话,也没有人要回答你。
令人窒息。
让我想起大学宿舍三年、想起北辰yg后半段、想起创意嘿客时期、想起实习公司那个师傅带领的小团体、想起沉默寡言的高中时代......我发现,我在每个群体都待的不太好,只有在牛逼群,我曾经感受到接纳和喜欢,可惜我最后也弄丢了,毕竟我的个性,天生与群体不相匹配。
原来,这就是我在每个公司都比较沉默,在外面短暂的社交聚餐、在和熟悉的朋友面前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活泼开朗的原因。
一系列缄默的回忆像暴雨袭上心头,突然好想抱抱自己。我不想再责怪为什么我的性格天生这么怪,我只是想抱一抱自己,为自己经历这么窒息的一切感到抱歉。
我,受够了谴责自己,停下来。
我要保护好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在什么样的场合可能会感受到不舒服,然后提前规避最大可能保护好自己。
苏诗丁在《再见爱人2》里面把软弱转化成柔软,是让人很舒适的表达。要把这种柔软保留下来,因为其中的同理心、共情力、包容、温柔这些可贵的特质都能让我更容易爱人与被爱。
为什么没那么容易感受到快乐?
可能是因为,我在当下感到自己没那么好,我把太多精力留在对过去的悔恨或者对未来的担忧里,而忽略了此刻我本应值得拥有开心。
像杨千嬅在《再见二丁目》里唱的: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把自己变得更好这件事很重要,可是,生活的精彩也很重要,如果在向前追逐的这个过程中忘记了开心,那就太可惜了。
然后,我想我要面对我的性格,修复它。
目的是让我感到更快乐,更美满,一种自我完善。
我的性格里面确实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在这次旅行中让我更清楚看到自我,毕竟“自我”这个东西平时是看不见的,需要和外界什么东西触碰,再反弹回来才能感受到。
我希望我变得更善良一些,对身边人,即使是陌生人可以多一些善意、关怀、甚至是热情,我曾经受到过那么多的帮助和爱,我希望我有能力回馈这份爱;
我可以多笑一些吗,可以多对身边人伸出援手吗,可以多向外界流淌爱吗?
我希望我能像一个成年人那样得体、有教养、懂得尊重他人,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不是粗鲁、莽撞地对待他人,在旅程中我一直都理所当然地接受别人对我的照顾,我太意识到我付出了些什么,却对别人对我的付出习以为然,因为我不习惯这种相处、这套思维模式,我目前还没有的强者思维~
为什么我会觉得多付出是处在低位呢,有能力照顾别人明明是强者,像主人对小宠物、妈妈对孩子、长辈对后辈......
我内心目前还戒不掉的强弱鄙视链,因为弱所以内心害怕别人觉得我弱,所以都在收敛,并不敢展露自己太多,也不愿多付出,本质是觉得自己如此匮乏。
我希望我内心可以强大一些,不要有那么多“社交敏感时刻”,多跟自己说“这很正常~不是什么大事情”,也许增强内心力量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去面对吧,多遭遇、多经历、多见他人,这样就能逐渐变得深刻、坚强、圆融。
我想,强者不怕袒露自己的脆弱,这很真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