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成熟的旅程,我在路上(上)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有感
1.书缘
2.书的全貌
3.关于自律
4.关于人生地图
5.关于爱
By 鲲&坤
2018年五一劳动节脑力劳动的结果,花了半个多月利用地铁上碎片时间码字表达出来,然后又强迫症式地改表达和配图。总算是以上下篇的形式确定下来。交到十点读书会当04和05月的作业咯。谢谢书友的推荐书和督促交作业。
备注:下划线表示是引用原文句子。
1.书缘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是2011年在好友【袁飞晓】的大学宿舍书架上。即将离开河南郑州的我原本想找他商量一些重要的事,但是当我瞟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对于书的“贼眉鼠眼”似乎是我本能)时,我就忘了正事,只想让他聊聊这本书。因为我已被书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深深吸引了。好友说,这是他反复精读的枕边书,他一直在践行书中理念,但自己人生阅历尚浅,所以读得出的深度还很有限(不过已是受用良多),以后还会时常重新阅读。
我和好友曾一起在贵州走过支教的“土豆岁月”,也可以说是少有人走的路,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很好奇他在当时高强度的“支教工作”面前总是给人【从容】之态,他尽力将它传递给他的学生们。支教的一部分内容是给即将升入初一的六年级毕业生入学军训。军训结业小拉练时,学生队伍受到山间阵雨袭扰,作为军训教官(业余)的飞晓不慌不忙地领着他“小学员们”,喊着训练口号,踏着坚实的步伐整齐地返回校园。虽然其他三个方阵也是安全返校,但是稀稀拉拉地、陆陆续续地到达,这与前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读了《少有人…》我似乎找到了他从容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一直都在一条通往心智成熟的“路”上……
2.书的全貌
《少有人…》(The Road Less Traveled)的作者是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美国),他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来源与百度百科)作者认为漫长的人生其实是心智成熟的过程。当我们面临困难时,不因害怕痛苦而选择消极逃避,而是勇于直面它,那么我们是给自己心智成熟的机会,我们就踏上了“少有人走的路”。概括地说该书主要是从四个部分展开:【本书的大图全貌】
1)关于自律的四原则,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2)关于爱--自律的原动力;
3)关于成长与信仰,作者用心理治疗的真实案例说明科学和宗教信仰对心智成长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影响。但作者对信仰的开放态度,对不同信仰的“病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合适的信仰方面建议。
4)关于潜意识--神奇的力量(略)。
这里我并不打算介绍全文各部分或章节,我只想对给我印象深刻的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3.关于自律
自律是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根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能力,是遵守法纪、自我约束的能力。(引用百度百科)也可以说,自律就是你可以克制自己的情绪而让自己适当的一言一行的能力,即自我约束言行的能力。不能自律的人,常常容易陷入情绪当中,成为情绪的奴隶而不自知或知而不能自拔。每个人自律能力有强弱之别,且都是可以不断培养逐渐增强的。
《少有人…》书指出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就是【自律】,我基本认同这个观点。人生问题通常会带来肉体之痛和精神之痛,自律能使我们在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启发出智慧,激发出勇气,这将使我们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
实践自律,书中指出四个技巧性原则:延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1)延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将眼光放长远。要敢于直接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进而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2)承担责任,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是心智成熟的表现。“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应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记下。
3)尊重事实,要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如果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张地图,我们一生都在绘制地图和修订地图(更多内容参见下文,关于人生地图)。
4)保持平衡,意味着要为自律本身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比如中年危机放弃一些观念;必要时的放弃自我等)
上述四种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要将它们持之以恒地用于实践,任何人都有可能在精神、心理和灵魂达到更高的层次。
4.关于人生地图--尊重事实
我们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接触来认识世界。如果我们将认识到的现实描绘成图,比如地图,那么我们的人生便是一张人生大地图,事业、学业、兴趣爱好等便是在人生大图中画一张局部小地图,小图还可以不断细化小图延伸。
当我们有【图】的理念,我们就可以对所有人、事、物和场景等进行画像,比如我对《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介绍(参见下图),就是从书的全貌图四张小的局部图,再对关于自律,这张小图进行细化延伸,随后对1.3.1人生地图进行介绍。这就是画画,局部细不断细的过程。
合理对待人生地图的态度就是尊重事实,即要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我们越是了解事实,处理问题就越是得心应手。如果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张地图,我们一生都在绘制地图和修订地图。
4.1绘制地图
人天生就是“喜新厌旧”的,因为当我们置身于“新”的环境或见到新的人事物,我们的头脑就会开始“画像”。大多数人喜欢,是因为这时面对的是一张新的白纸,无论画什么都没有对错,也不会有原来的条条款款的限制与束缚。所以当你“厌旧”的时候,不妨去“尝新”,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种可能哟(有兴趣的人可以拓展阅读古典老师的《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我喜欢火影忍者(漫画、动画、相关论坛等),自称火影脑残粉,因为它给我绘制人生地图的草图;另一方面,我喜欢生物方面研究,也自称过生物迷,因为科研工作者们经常会有新奇的发现,绘制新地图的喜悦,就像哥伦布忽然遇见“新大陆”的喜乐。
为了在人生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绘制地图,为此显然要付出努力。我们的努力越大,对事实的认识就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还在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的终结。
4.2关于修订地图
不同于绘制地图的新鲜感,修订地图是件痛苦的事,常常让人抓狂,因为人生地图需要不断的修订!!!因为,一方面,初次绘制地图的内容翔实性和准确性很难做到【完美】,即有不足;另一方面,世界是不断在变化的,必要的更新是少不了的。此外,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处于不断更新和调整中。
修订地图主要勘误和细化。
【勘误】就是校对已有的狭隘认知和偏见,参考标准就是尊重事实。作者指出: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去捍卫过时而陈腐的观念,却不去考虑如何更新旧的地图,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这常见于一知半解的固执,也可以说是【所知障】,即被自认为的“知道”裹足不前。勘误总是伴随着很痛苦的自我审视,前提有意愿自律。
【细化】就是原来地图粗略、模糊不清等,需要进一步描绘局部小图细节。这是提高地图的准确性的核心工作。凡事必作于细。
4.3学会zone in 和zone out 的技能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人生地图,也时常修订它,这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善巧的运用它。这里提醒两个技能,放大【zone in】和缩小【zone out】。
用手机地图的人都知道,看不清地图时,就可以放大来看,想看更大范围图时,就缩小----地球人都知道呀。我想说的是【zone in】和【zone out】其实是类似的,这是无形的人生地图的两个功能键。
【zone out】就是缩小功能键可以查看大一点的全图;就是不陷入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就是觉察自己深处情绪之中,及时跳脱出来,避免做情绪的奴隶。例如,工作中某负责人说一句让你不开心的话,你情绪起来,一直处于接近“恼怒状态”(对方早就忘了这回事),结果工作做什么错什么!自己却全然不查或知道了就是不能及时调整好,为错误的工作结果背锅是必然(这锅没人会帮你背)。其实,我想说,亲,开启你自己人生地图的功能键--缩小【zone out】看大一点的全图去,外边的风景无限好!
【zone in】就是放大功能键可以看更多图的细节;就是心无旁骛的专研细节,把你感兴趣的事所有细节摸得一清二楚;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去精耕细作。生活的事很多时候是你一认真,你就赢得了。预告一下【下篇】有关于精神贯注的做事,也许有帮助你,放大【zone in】的做事状态,一个字形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