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7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蒲城县博物馆经过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这里的基本陈列位于文庙大成殿前东西两侧的廊庑内,以“重泉忆古”为主题展示了蒲城县悠久的历史文化——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开始在这里设重泉县,所以蒲城也被称“重泉”。展览按照时间的顺序,结合众多的馆藏文物,以“洛滨文明”“古城名邑”“匠心之作”和“人文昌盛”为主题,先后展示了史前蒲城、历史蒲城、蒲城古建和蒲城英杰等不同方面的内容。
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的渭北黄土台原地带,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在洛河沿岸留下众多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考古工作人员先后在蒲城县西头、永丰、平路庙、龙阳、铃铒、温汤、韦村等地发现10多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一大批石器和陶器等文物。由此证明,蒲城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康王时期(公元前1020—公元前996年),封唐叔虞少子公明贾为贾伯,在蒲城县西南贾曲村建贾城;先秦时期,蒲城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战略要地;秦汉时期,洛河漕运发达,使得蒲城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储存基地。
在蒲城县洛滨镇西头村有一处澂邑漕仓遗址,为晋文公十年(公元前618)晋国在河西修建的重要城邑。西汉时期,在此设立漕运机构,建成漕仓储存粮食,利用洛河漕运将粮食运送到长安。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孝文帝撤销重泉,改设为南白水县。不久,郡址南移至蒲城县西北。西魏恭帝元年(554),改南白水县为蒲城县。隋唐时期,蒲城为京畿重地,成为多位帝王长眠之地。
在蒲城县境内,有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玄宗李隆基泰陵、唐宪宗李纯景陵、唐穆宗李恒光陵、唐让皇帝李宪惠陵,被誉为“五陵闲云”,乃“蒲城八景”之一。在这五座帝王陵墓中,以桥陵保存最为完好,依山为陵,神道宽阔,石刻精美,气势恢宏。
宋元时期,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长期统治蒲城,这里民族杂居相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宗教活跃,保留下大量古塔等遗存。其中,常乐宝塔(金陵寺塔)和温汤宝塔(海源寺塔)位于洛河两岸,被合称为“金代双塔”。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蒲城县紫荆街道办洞耳村西南约200米处,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壁画墓,壁画内容展示了墓主人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元代社会状况有重大的意义,被称为“洞耳村元代壁画墓”。
在展览的结尾处,为“蒲城古建”和“蒲城英杰”部分,集中展示了蒲城各个时期的古代建筑和名人故事。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历经岁月沧桑,极具地域特色。
唐宋宝塔,庄严肃穆;明清建筑,布局精巧;砖雕、石雕、木雕等精美绝伦,让我们一睹中国古代建筑的古朴恢宏。蒲城民风淳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名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或文或武,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誉满华夏,为中国历史写下了不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