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是什么?其实它本身就是个游戏,能够让人享受快感的虚拟世界,至少目前的技术条件也就这样了。
文/张书乐
互联网是一个很喜欢制造流行词汇的地方,尤其是用英文字母组成的词汇,如电子商务领域的B2C、C2C,2014年大热的O2O以及2015年的IP,等等。而在2016年,VR这个过去看起来很生冷的词汇,很快流行起来,占据了各大媒体的显眼位置,2016年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VR元年。
如果将VR换成它的中文全称——虚拟现实,或许就没有那么吸引眼球了。我近来痴迷摄影,在看到VR这个词汇的第一时间,我还以为同样缩写为“VR”的相机防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当然,它们确实都和眼睛有点关系。苹果、微软、三星、索尼等著名企业近期纷纷布局VR,并将在2016年推出产品,更有一众机构预测,VR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10年到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不过,在这个被媒体习惯性地命名为“××元年”的时代,VR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VR没那么多神奇之处,说简单点,它就是能让用户通过特定的装置用肉眼看见一个立体的虚拟世界,而此前只能通过电视、PC或手机看到平面效果。说得再通俗点,用户可以把VR看成一个更接近真实而不是仅仅用视觉差来“欺骗”眼球的3D视觉场景。因此,在VR概念爆发时,当一位相熟的记者问我,它最有可能在哪个领域突破时,我首先否定的是影视行业。理由很简单,自电影《2012》和《阿凡达》引爆3D概念后,现在院线电影几乎到了“无3D不欢”的境地,然而,在观影体验上,许多影迷并没有把3D当回事,只是因为电影院很少提供2D电影而已。至于电视屏幕,尽管3D电视成风,可实际在家戴眼镜看3D电视的人,也还很稀罕。至于上述情景中,3D技术为何后继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美国斯坦福大学虚拟人机交互实验室创始主管杰瑞米路巴勒森认为,VR前期应用会以游戏和电影等娱乐形式为主,但其在远程医疗、康复陪护、辅助教学、会议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我心中,当电影这个选项被划掉之时,游戏的入口价值就凸显出来。
就在VR概念爆棚之时,有一则消息不胫而走:游戏机大佬索尼在电商网站上开启了其VR头盔PlayStation VR(简称PS VR)的预售页面,该产品预计在今年上半年上架。毫无疑问,这是一款配合其游戏主机的选择性配件,目前,这款配件价格高达3000元。头盔比游戏主机还贵,想必索尼已经为其准备好了不少可以让眼球瞳孔放大、放光的游戏,这不,其旗舰游戏《GT赛车》就信誓旦旦地要登陆PSVR平台了。而作为索尼在家用游戏机领域对手的微软,则为其研发的VR眼镜HoloLens重塑经典游戏《我的世界》,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国际知名投行高盛也迎合VR热潮发布预测报告认为,VR游戏将是VR技术首个发展起来的消费者市场。其理由很实在:VR技术通过把玩家置身于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可以极大地提升游戏体验……